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学习心得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学习心得

ID:14120986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6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学习心得_第1页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学习心得_第2页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学习心得_第3页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学习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学习心得清流实验幼儿园陈瑛    对低碳经济最初的认知源自2008年初的“限塑令”,对于习惯拿个钱包就上街,大包小包塑料袋往家提的家庭主妇而言,在“限塑令”刚开始实行时真的相当不习惯。但也就在媒体轰轰烈烈的宣传和辩论中渐渐适应了随身携带购物袋的生活,觉得自己每天步行上下班,生活中几乎不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应该还算比较环保了吧。经过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学习才发现自己离真正的环保还差得远着呢。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川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人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

3、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义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一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卜后天的粗放利川,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山。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迷,能源泊耗巨人,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

4、。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个政治问题之后,我㈤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三是″锁定效应“的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山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称“锁定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屯随各国的能源消贸政策而异。发达国家在后◇业化时期,一◇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5、我们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发展高碳产业,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因此,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形势,及早筹划,把握好碳预算,避免高碳业和消费的锁定,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四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碳减排客观上存在边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DO6年的26年问,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

6、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间不大。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耍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2006年,我国的人均用电量为2060度,低于界平均水平,只有经合组织国家的1/4左右,不到美国的1/6。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一氧

7、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世界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这表明,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