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08739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6
《大成拳核心训法(完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问题的由来 对于任何事物来说,都有本质的东西,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关键。学拳的道理也是一样。对于大成拳而言,什么是它的核心呢?有的人总认为自己练的是真正的大成拳。他们判断拳法的依据主要是姿势的差异。如果拜了姓刘的师父,那就说姓张的师父或者姓徐的师父练法不正确。其实这是很片面的。从绝对意义上讲,只有宗师本人传授的才是真正的大成拳。俗话说:“十个徒弟十个样”,也就是说,每个弟子学成后的定拳模式都不可能一模一样。哪怕是最直系的传授,也会产生细微的形式差别。 在第二代大成拳代表人物中,他们在每个环节的训练内容中都是有区别的。比如,笔者开
2、始从学于王安平先生,其养生桩以抱球桩为主,技击桩则以扶按式为主。试力时进行整体的向前移动或向后回拉,以产生整体之力。王老师的功法来源于宗师的弟子王斌魁先生。姚宗勋先生以抱树桩为主,训练时意感抱一大树,然后意想将大树进行上提、下按、回拉、前抱、外撕或内合,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六面争力;王选杰先生教授的养生桩则以浑元桩为主,技击桩以矛盾桩为主,试力则以勾挫试力为主,这样的目的是在于培养锻炼“内劲”。上述三位大师虽然师出同门,但训练方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难道我们会对他们推广的功法进行非议吗?事实上,他们所学皆为宗师的拳学所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形式上的区别呢?为什么他们都能
3、代表真正的大成拳呢?这是因为他们所学完全符合宗师的拳学思想。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宗师在判断一个拳学的真伪时,重本质而不拘泥于形式。笔者的推论是:弟子请教先生时。先生让你站某一桩式或进行某一试力,即使弟子的胳膊或高一点或低一点,姿势的幅度或大一点或小一点,但只要功法内涵符合拳学的思想,都会得到先生的首肯。这样,当一个弟子的训练模式定型后。则会以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传授,如此就产生了同师不同法的现象。 我们在学拳时,不能仅从姿势上加以模仿,应该抓住拳学的本质,方为上策。现行流传的大成拳,有“七妙法门”之说,但是,从王芗斋先生一些拳学论著中
4、根本找不到关于“七妙法门”的字眼或论述。从先生的《大成拳论》或其他的著述内容上得知,大成拳有站桩、试力、试声、自卫几个步骤。而我们现在所习练的大成拳,则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七个步骤。笔者认为,这是第二代大师们的拳学结晶,是他们对大成拳的贡献。王芗斋先生在论述断手时曾说过:“我希望学者不要固于我所说者,要以我所说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说者,如是才可贵也”,“感到天地之间学问实无言尽,而笔墨之实难表达我胸中之所道止。学者若能从我之所说者推出我之未说者,实我至望焉。”我们可以从论述中得知,作为一代宗师的王芗斋先生也希望他的拳学有所发展,希望后学者能从他
5、的学说中推出他所未说出的东西,既然如此,作为他的后人们就可在大原则的前提下,产生一些各自的见解。这也是第二代传承者在具体训练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作为后辈而言,究竟如何练习呢?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以“七妙法门”的功法步骤为宜,因为这些功法可为习者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入门之道,这是该体系的优点之处。当然,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能再拘泥于形式,而应探求更深的拳学内涵,要从王芗斋的拳学理论中窥以端倪。因为这种理论体系是大成拳学的真理所在。是航行中的指路明灯。但是,但对初学者来说,就是把这些拳学论述全部背熟,也不能真正感悟其内涵之所在。 技击的要素无外有三
6、个方面:第一是劲力体系,第二是拳法与技术体系,第三是胆量训练与经验积累。其中最核心的是力量体系。就像一个孩童,面对一个壮汉,即便你学的招法再多也是枉然。抓住了拳学的核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技击方面),首先教习者站矛盾桩,以培养基本的整体力和内劲:有了一定桩功和内劲基础后,就站托婴桩,以此练二争力;最后,通过站抱树桩,以求浑元力。当达到内劲笃实、运力自如的阶段后,基本就具有了较高的修为层次,此阶段常被人誉为炉火纯青。这个训练模式就好像要到一条河的对岸,而直接过去既无桥又无船,欲达彼岸,必须沿此岸前行一段路程,然后通过前方的桥梁再沿彼岸折
7、回一段路程才能到达河的正对岸。核心训练的要点是:在河的两岸之间搭一座桥梁,这样就会直接到达彼岸。二、劲力本质的三要素 获取劲力的前提是必须要熟知力量的本质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除思维活动外,无一不依赖于力的作用。在武术中,如果是演练套路,除了要求动作的规范性之外,还必须要有力度感;如果应用于技击,则必须要以雄厚的力量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发挥攻防效果。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各种力,是不需特别训练的、人人可行的力,比如两腿走路、跑步,两手拿物,这些活动对于正常人来说,基本上为本能活动。但要行走得快,跑步快,要想使两手变得很有力,拿得东西多,则必须经过一定的
8、训练,这就是体育运动。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