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103505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6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改实践的思考和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改实践的思考和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72-02 国家教育部决定实行新一轮的高中课改已逾十年了,在这十年中,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进行了高中新课改,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最后一个进行高中新课改的省份,而我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教学的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多年来也接触到很多关于高中新课改方面的东西,从先实行高中新课改的省份那儿学习到很多新课改经验,但
2、在2012年开始,我们真正实施新课改后,作为一个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我还是遇到许多的困惑。下面,试从本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对课程问题的认识 (一)常见问题及对策 1.在教学中,与其它省份的老师实行新课改之初遇到的常见问题一样,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 (1)内容太多,教不完,课时严重不足。 (2)没有知识点的系统概括与总结,对为什么要淡化一些知识不甚理解。 (3)生活化的经济学怎么教,感觉教材逻辑不合理,没逻辑,这在像我们这样的基础薄弱的学校的教
3、师反映更加强烈。 (4)探究教学难以实施,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太多,学生基础差,不知道如何处理。 2.对策。 在教学中,逐步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做到: (1)首先要加强认识,教材的逻辑是合理,如现代经济学基本都是这么安排的:交换、消费――生产――分配――制度背景或舞台。 (2)关于探究活动,应该是通过学生的探究,自己得出这些知识,而不是单纯靠老师教他们知识,如果什么都是课堂教,则肯定教不完。 (3)教好生活化的经济学与硬件、地区无关,唯一有关的是教师自己对经济学懂多少,关键是教师自己要多练内功。教
4、生活化经济学的十二字: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 (4)关于知识点太多、太杂的问题,一方面这是课标编写者的意图,另一方面这需要教师本人去提炼、总结知识点。 (5)关于概念问题,要区分本质化的概念与描述性概念,不需要教太多的概念,许多概念只需要作一般性的、描述性的了解,重点是理解原理并知道运用,淡化知识,是为了强化能力。 (6)政治教师必须专业化。 (二)对新教材中增减的内容如何处理把握不住 新教材和旧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许多差异,如《政治生活》: 新教材新增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权力行使和制约……
5、; 压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去掉了民主集中制、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 对于这样的调整,老师们都会认为:新增加的会多考!如公民主体、政府主体,压缩部分不会不考,如人大、政党、民族和宗教,但是去掉的考还是不考?如民主集中制或一国两制。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将旧教材中的某些知识补进来,不仅新教材要讲,旧教材也不敢放下来。他们普遍有这样的心理:不补进来不行,万一考试学生不会,责任还不是在老师?结果是教师压力大,教学时间也不够用。 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大环
6、境下,只有教师更新观念,才有“新”课程,而很多老师却未能做到这一点。 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不适应加强理论学习的要求,教学理念滞后,对课标把握不透。虽然很多教师已经逐渐理解并认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仍没能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实质,不能把对一系列教育概念的理解灵活动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1.课程贴近生活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2.新课程实施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理念。 二是在教材的使用上存在误区,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 对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充分认识
7、到教科书在教学中的新作用。教材是要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创设平台,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借以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教师应该学会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以前的教学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几乎是全国一个大纲一本书。现在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在这个标准下,要求教师无论使用哪一版本的教科书,都要用书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教大纲上对应的要求。如果教课书内容不适合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完全可以自己组织教学内容以代替教科书上相对应内容。 三是
8、教学方法陈旧,不适应提高教学技能的要求,对生活化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关系存在错误的理解,不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 教材资源、经验资源、学习差异资源、师生互动资源、文化背景资源构成了课堂教学资源的主体。教学资源是无限的,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载体和重要保证。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做到尊重教材、活用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生活资源,依据教学目标,善于捕捉和利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