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

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

ID:14089802

大小:5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6

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_第1页
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_第2页
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_第3页
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_第4页
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早期新诗的“阅读问题”姜涛新诗的“发生”历史,从新诗的发明人胡适开始,就有不厌其详的讲述,在这个“故事”中,有主角(胡适自己),有配角(美国的梅光迪、任叔永以及北大的陈独秀、钱玄同等),有与反对派的激烈论战,有个人的“实地实验”,更有一批新诗人的响应。(注:有关新诗的发生史的经典描述,可参见胡适的《尝试集》自序,《逼上梁山》等文。)后来的文学史描述也多沿用这种套路,主要从诗人、批评家的言论和实践中,寻找“新诗”发生的历史轨迹。然而,在这个完整的“故事”中,似乎漏掉了一个关键的因素,即:新诗的读者。对于某一类

2、文学体式而言,其兴起或发展,都与一个读者群的确立密切相关。(注:伊恩·瓦特就18世纪读者大众与小说兴起的关系作过研究,见《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在新诗的发生期,新的读者群的寻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新诗成立的决定性的环节,在谈论“文学改革”的程序时,胡适就说:首要的任务是要“养成一种信仰新文学的国民心理”。(注:答盛兆熊书,《新青年》4卷5号。)只有得到了一定范围内读者的认同和阅读,新文学(包括新诗在内)的成立才不是一句空话。对新诗发生初期,读者问题的考察,也就是本文讨论的起点。  一、作为一种

3、阅读时尚的新诗  具体说来,新诗“读者群”的形成,是与新诗传播的扩张相伴随的。最初,胡适在美的白话诗尝试,只局限于私人的讨论和书信中,是《新青年》上的发表,确立了新诗的起点。(注: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新诗第一次出现在《新青年》4卷1号上。”)发表无疑使个人的诗歌实验得以进入公共的阅读,也使一批北大教授参与到新诗的“实验室”中来。但最初的发表、阅读空间并不很大,主要作者无非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三四人,同人之间多次写作“同题诗”现象,更是说明“新诗”交流的“同人性质”。(注:在

4、《新青年》4卷1号上,就有胡适和沈尹默的两首同题诗《鸽子》和《人力车夫》;4卷3号上,则有沈尹默、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四人的同题诗《除夕》。)新诗传播空间的大幅度扩张,应是伴随五四前后新出版物的激增而实现的。(注: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称,有人估计在1919年中,至少出了400种白话报。)当时在各类新式杂志上,登载“新诗”成了一种风气,“报纸上所载的,自北京到广州,自上海到成都,多有新诗出现。”(注:《谈新诗》,1919年10月10日《星期评论》“双十”纪念专号。)在某种意义上,“新诗”成为了新文化

5、的标记,一位批评者就讽刺说,当时“无论什么报章杂志,至少也得印上两首新诗,表示这是新文化。”(注:张友鸾《新诗坛上一颗炸弹》,《京报·文学周刊》2号,1923年6月16日。)《新青年》外,《新潮》、《少年中国》、《每周评论》、《星期评论》等成为主要发表机关,培养出一批新的读者和作者。(注:1919年的郭沫若就是因为在《学灯》上读到了康白情的新诗,而投身于“新诗”写作的,见郭沫若《创造十年》,《学生时代》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3月。)《尝试集》、《女神》、《草儿》、《冬夜》等新诗集的出版,更是扩充了

6、读者群,苏金伞就回忆:“当时新出的诗集,如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康白情的《草儿集》,汪静之的《蕙的风》,谢冰心的《春水》等等都买来读。”(注:《创作生活回顾》,《新文学史料》1985年3期。)读者的欢迎,也可由新诗集的发行量见出,《尝试集》出版3年已出4版,印数15000册,据汪原放统计到1935年亚东结业时,共出47000册,数量惊人。(注:见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53页、82页,学林出版社1983年11月。)《女神》出版两年内也出四版,至1935年也达12版之多,与《尝试集》不相上下。《

7、蕙的风》也“风行一时,到前三年止销了二万余部”。(注:此说法出自汪静之《中学毕业前后》,1935年开明书店。)在当时,一本文学书籍的销量超过一万,就属于最畅销之列,(注:化鲁曾言:“文学书籍的销路,在中国至多不过一万,而报纸行销至四五万,却是很平常的。”(《中国的报纸文学》(一),1922年7月21日《文学旬刊》44期))其他几本早期新诗集,虽不似这三本风光,但销数都很可观。  诚如很多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新式教育的展开,有着密切的关联,新知的普及是一个方面,同等重要的是,新学校也培养出了一个相应的读者群

8、。“以著名学者为领袖,以全国学生为中心,其传播之主要媒介则为出版物”,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构成方式。(注:李泽彰《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出版业》,《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下卷)387页。)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新诗”的读者群,自然也以“青年学生”为主,他们不仅阅读新诗,而且主动模仿,既是最初的读者,也是主要的追随者,如茅盾所言:“初有写作欲的中学生十之九是喜欢写诗的”,(注:茅盾《论初期白话诗》,《文学》8卷1号,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