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推荐申报2018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情况

拟推荐申报2018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情况

ID:14080331

大小:13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5

拟推荐申报2018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情况_第1页
拟推荐申报2018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情况_第2页
拟推荐申报2018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情况_第3页
拟推荐申报2018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情况_第4页
拟推荐申报2018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情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拟推荐申报2018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情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拟推荐申报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情况一、长江三角洲典型地面沉降区水土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研发与示范(一)项目基本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主要完成人:廖启林,朱锦旗,徐慧珍,顾雪元,金洋,郝社锋,袁旭音,王轶,许伟伟,华明,任静华,李瑞敏,王成,朱伯万,常青技术评价时间:2015年9月16日成果登记时间及登记号:登记时间:2017年12月27日,登记号:20180206(二)推荐单位意见《长江三角洲典型地面沉降区水土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研发与示范》由江苏省地

2、质调查研究院等4家单位共同完成。针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的重大需求,本项目选择苏锡常这个集地面沉降与水土污染于一体的典型水网平原地区,开展以污染监测与防治新技术研发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深入研究,完成了水土污染同步监测技术研发、耕地镉等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地面沉降与水土污染互动机理研究、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数据整合与集成应用示范等7项攻关任务。主要取得以下原创新研究成果:1、研发了水土污染同步监测技术,构建长三角典型区首例水土地质环境立体监测网。2、研制重金属污染溯源新方法,攻克了确定耕

3、地污染面积的技术瓶颈。3、获取地面沉降与水土污染互动的关键地球化学证据,解析了控制水稻吸收土壤Cd的主要地球化学因素,创建水稻-土壤系统Cd迁移分配定量模型。4、研发针对耕地Cd污染防治的实用修复技术,创建长三角首例耕地Cd污染生态修复示范工程。5、探索了运用地质环境监测成果资料解决国土资源生态管护实际问题的新途径,建成江苏首例天然富硒稻米生产示范基地。项目获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36篇,研制行业技术标准1部,出版专著1部、研究报告3册,培养研究生及行业技术骨干30余人。成果应用成效显著。经审查,项目申报

4、资料真实可靠,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同意推荐申报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及其水土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资源环境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像长三角这类人口密集、国土开发程度高、地均GDP高速增长数十年的资源环境问题倍加敏感地区而言,破解其地质环境生态管护与相关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有关科学技术瓶颈尤为迫切与必要。针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的重大需求,基于后工业时代我国东部平原区地质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如何破题的初步考量,按照立体监测、生态评

5、价、安全预警、风险管控、治理示范、择优利用这一基本流程,本项目选择苏锡常这个既有地面沉降、又存在水土污染的典型水网平原区,开展了以污染监测与防治新技术研发为支撑的持续深入研究,通过环境地球化学调查+遥感+大数据分析,并借助同位素、次生离子探针(SIMS)、原位XRF元素扫描分析、重金属形态DGT测试等新方法或新手段,收集了地面沉降与水土污染相互作用或影响的最新证据,完成了水土污染同步监测技术研发、耕地镉等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地面沉降与水土污染互动机理研究、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数据整合与集成应用示范等7项攻关

6、任务。取得以下标志性成果:1)测试土壤、水等各类样品3680个,获取最新精准监测数据近30万条;2)研制水土污染实用监测与修复技术3项、行业技术规范1部;3)出版专著1部、研究报告3册,发表论文36篇;4)申报发明技术专利8项(授权5项),提供决策咨询报告2份,荣获媒体报道6次;5)培养研究生10名、技术骨干20余人;6)获取后续工作项目资助多项、总经费超过2亿元,顺势推进了自然资源管护领域的矿地融合创新与后工业时代地质工作新模式探索。主要科技创新为:1、构建针对典型地面沉降区水土污染同步监测的生态地质环境立体监测网、覆

7、盖太湖流域国土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完成了生态地质环境监测从区域到局部、从基础到应用、从数据集成到风险管控的核心技术研发,实现了运用监测数据帮助土地资源生态管护规划的成功示范。2、研发耕地镉污染实用修复技术并建成本系统内首例耕地镉污染生态示范工程,取得了应用大生物量植物修复及高性价比钝化修复技术治理耕地镉等污染的成功经验。3、探索地面沉降与水土污染相互制约与影响的地球化学机理,丰富了重金属污染溯源等环境地球化学手段,创建典型区水稻-土壤系统Cd迁移分配定量模型。4、构建苏锡常地区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数据持续开发利用及其标准

8、化管理信息平台,极大提升了水土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开发利用成效。5、运用水土地质环境连续监测数据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从趋利避害和有效保护绿水青山的角度新建了江苏首例天然富硒稻米生产示范基地,掌握了水稻-土壤系统Cd与Se拮抗作用的新线索。(四)客观评价1、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意见2015年9月16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