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71051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5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从模糊综合评价的含义出发,结合层次分析法,以重庆市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实际情况为例,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在绩效评级中的应用,也为高校留学归国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绩效评价 一、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绩效评价的意义 科学而合理的高校留学归国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全面了解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工作状况和各个教师的优缺点,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以此调动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有利于我国
2、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高校优质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可分为一级模型和多级模型。有些因素之间是并列关系,有些因素彼
3、此之间是因果关系,即这些因素间具有不同的层次级别,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仍应用一级模型,就会遇到以下难以解决的问题:权重难以细致分配,由于权重总值要满足归一化要求,这样每一因素所分得的权重必然很小,如果采用主要因素突出型算子,微小的权数将会使相应的单因素评价失去意义。同时,不同层次的因素放到同一层次划分权重,会使评价结果很不合理。 在高校留学归国教师绩效考核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由于要考虑的评价指标很多,各指标之间还有层次之分,因此可以先对三个子系统分别做出模糊综合评价,然后再用
4、各子系统的评价结论去综合评价高校教师绩效的现状水平,所以要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三、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在高校留学归国教师绩效评价分析中的应用 首先,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对现有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分析,以及和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利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咨询和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得到的高校留学归国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通过给不同的专家发放调查表,然后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对各个专家给出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取算术平均值),其中所选专家为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科
5、技学院、重庆后勤工程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等学校的副教授及以上级别的教师,构造第一层次的判断矩阵如下: (3.1)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步骤,可确定一级指标权重如表2: 然后利用所求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当时,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由公式,可得,,虽然严格来说不满足数据一致性要求,但数据的差别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某教师的绩效评分表如表4所示,其中样本数为40。 首先,计算教学水平,得到教学水平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 (3.2) 由上述计算可得,,由可得教学水平指标对评语集的隶属向量: (3.
6、3) 同样方法可得: 科研水平指标对评语集的隶属向量: (3.4) 学科建设指标对评语集的隶属向量: (3.5) 管理工作指标对评语集的隶属向量: (3.6) 社会服务指标对评语集的隶属向量: (3.7) 然后计算综合评价,目标层对评语集的隶属向量 (3.8) 最后求出综合评价,取分数集为,对应于评语集的,利用向量乘积计算出最终测评结果,该老师的绩效考核综合评分为 (3.9) 各指标层的综合评分为如表5所示: 表5各指标综合评分 由计算结果可知,该教师绩效考核结果属于很
7、好的隶属度为0.5308,隶属于较好的隶属度为0.1814,隶属于一般的隶属度为0.1520,隶属于较差的隶属度为0.0855,隶属于很差的隶属度为0.0503。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为较好,其综合评分为4.0568。 在准则层上,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我们认为该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好,科研水平很好,学科建设很好,管理业绩较好,社会服务很好。在准则层的综合评分上,该老师的科研水平获得最高分,为4.2845分。其它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服务、学科建设、教学水平、管理业绩。从综合指标来看,该
8、老师管理业绩有待提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达到更高的绩效目标,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的高校留学归国教师绩效评价模型,可以为高校留学归国教师的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标准,也为教师本身清楚认识自己各个方面的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第四版)[M].2012,5:249 [2]王宏.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1):5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