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64602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 摘要:语文考试中,作文占半壁江山,考场作文,尤其议论文,材料的选取和运用又是关键。针对学生平时写作苦于没有素材的现状,在教学课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并把这些材料运用到作文中。 关键词:写作素材;挖掘;日常教学;课本 一谈写作,学生总觉得素材难找,他们往往只会想到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贝多芬等名人,要不就是“感动中国人物”,这几个人物,被学生翻来覆去,不停地引用,已经没有新意。实际上,学生忽视了手中的一块宝,即语文课本。为了帮助学生挖掘素材,我做
2、了以下尝试。 一、平时摘抄课文经典语句,写作时或引用,或仿写,扮靓写作语言 平时教学完一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摘抄文中的精彩词语、句子或段落,记录在一本专门的本子上,学完一个单元的文章,便把本子交上来检查一次。以下是学生摘抄的部分词句:(以《高中语文必修5》为例) 词语:迤逦纷纷扬扬交头接耳天理昭然辖制撮合 怂恿六神无主安然无恙俨然平淡无奇锱铢必较咬文嚼字蕴藉付梓罄竹难书清沁肺腑点铁成金深恶痛绝 句子: 1.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批注,一个“紧”字,写出风雪之大,并且暗示林冲生存环境的
3、险恶。)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摘抄好词好句,这是最简单的任务,学生也乐意做,教师只要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坚持不懈做下去,学生会有不小的收获。 二、以单篇课文为契机,学生分组挖掘课文素材,讨论素材适用话题 这项工作难度较大,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讨论一篇课文,确定素材的适用话题,尽可能地写出一篇范文。目前,新课标语文教材的入选
4、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这就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学生对林冲的性格、命运很感兴趣,也为他的遭遇扼腕叹息,他们概括林冲的事迹为:林冲,原为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人称“豹子头”,又唤“小张飞”。善使林家枪法,有万夫不挡之勇。他社会地位不算低,还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只因为妻子被强权看上,于是一连串的厄运便降临到
5、林冲头上。先是被诱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野猪林险些被害;到了牢城营,还梦想着在此逃灾避难,可是鹰爪又向他伸来,火烧草料场,仇人欲置其于死地。至此,几次死里逃生的林冲忍无可忍,挺身而出,杀了仇敌。无奈之下,被逼上梁山。他是官逼民反的代表。 林冲的性格、遭遇,可以说很有代表性,适用的话题也较多,学生归纳为:勇气、英雄、抉择、忍、命运。 人们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也可以说“课本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许多学生写作时,临时找一本《中学生作文素材大全》之类的书,随
6、便勾出几个例子,便引用到作文中,结果往往是堆砌例子,而没有让事例和自己的观点有机融合。这反映出他们平时的功夫不到家。积累是最好的写作突破办法。俗语说:“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自己“腹中空空”,自然写不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三、以单元课文为单位,对文中素材进行整理归类 如,《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涉及的几篇古代散文,作者分别是陶渊明、王勃、庄子、李密,他们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思想更有差异,在学习完这个单元的课文后,我让学生写了四篇作者小传,简单介绍四位作者的经历、人生态度,再
7、写写自己的感悟。现举一例: 王勃――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有奇才,六岁便能文的王勃,一生遭遇坎坷。因一篇斗鸡檄文,惹怒皇帝,被逐出京师,又因私自收留曹达,惹罪在身,性命难保,还连累了父亲。可即便如此,当他赴南海探望被贬官的父亲,路过洪州,遇上滕王阁盛会时,他依然显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毫不假意推辞,提笔就写,顷刻写成《滕王阁序并诗》,语惊四座。试想,他哪怕稍微有点世俗的圆滑,便会推辞不写,因为当时在场的差不多都知道,那天的序言原本是要让阎都督的女婿写的,而且人家也早已经作好,只等呈现出来,说遍请宾
8、客来写,那不过是走过场。可王勃就是单纯得可爱,当纸笔传到他手里,他就没往下传,而是提笔就写。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把握了时机。适用话题:英雄出少年、真实简单。 四、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虽说文无定法,很多作家在写作时可能也没想着文章的篇章结构一定要怎么安排,但作为学生,写作时却必须有一定的文法,尤其考场作文,就更需要安排好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这三个部分必须清楚,否则分数就不会高。平时的教学,我也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文章,自己划分课文层次,而不是参看现成的答案,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