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

ID:14040490

大小:10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_第1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_第2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_第3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_第4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王以朋,邱贵兴,于斌,仉建国,李佳忆,翁习生,沈建雄,费琦,李其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100730[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后椎间角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分析手术前后侧凸的Cobb角、矫形率、冠状面平衡、下融合椎旋转度、椎间角的变化。结果共30例患者,手术前、后主弯(胸腰弯/腰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分别为48.9°和11.7°,矫形率平均为76

2、.1%。术前下融合椎旋转度平均为2.1度,术后改善到1.2度。术前、Bending像、术后、随访时椎间角平均分别为3.2°、-2.3°、1.8°和4.9°。手术前后椎间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随访时椎间角较术后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椎间角同Bending像椎间角相关(r=0.418,P=0.022),随访时椎间角同术后椎间角相关(r=0.625,P=0.000)。随访时椎间角的增大同主胸弯矫形的丢失相关(r=0.483,P=0.007)。结论前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可使椎间角得到改善,但在随访时

3、此角度又有丢失,随访时椎间角的增大同主胸弯矫形的丢失有关。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融合;椎间角;下融合椎;引言随着人们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认识的增加,其治疗越来越规范化。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其手术入路也不一样,胸腰段和腰段脊柱侧凸多选择前路手术。前路矫形内固定术后,下融合椎(lowestinstrumentedvertebraLIV)下终板与下方相邻椎体上终板之间椎间隙的开角称为椎间角(interspaceangle)[1,2],9有文献报导此角常较术前增大,但无详细的文献分析。本文总结我院1998年11月~2003年5月收治的特发性脊柱

4、侧凸接受前路矫形内固定的患者,分析椎间角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8年11月~2003年5月行前路矫形内固定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入选标准如下:(1)侧凸为特发性,椎体无先天性畸形;(2)青少年患者,年龄不超过18岁;(3)侧凸类型为胸腰弯或腰弯(PUMCIb/Ic型;Lenke5型);或者胸腰双弯但胸弯较柔韧,适合单纯行前路手术仅固定腰弯(PUMCIIc1/IId1型;Lenke5型)[3,4];(4)单一前路矫形固定融合;(5)至少随访半年以上。通过对术前站立正侧位相、仰卧位左右Bending相、术后及随访时站立

5、正侧位相的测量,记录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侧凸柔韧性、侧凸矫形率、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下融合椎旋转度、术前椎间角、Bending像上椎间角及术后和随访时的椎间角变化。如果椎间角开角方向同侧凸主弯凸侧方向一致定义此椎间角为正值,负责为负值。顶椎旋转度按Nash-Moe方法测量[5],0度:双侧椎弓根对称,无旋转;I度:凸侧椎弓根移向中线,但未超出第一格,凹侧椎弓根变小;II度:凸侧椎弓根进一步向内侧已移至第二格,凹侧椎弓根消失;III度:凸侧椎弓根移至中央,凹侧椎弓根消失;IV度:凸侧椎弓根越过中央,靠近凹侧。根据SR

6、S定义,顶椎偏距是指在站立位正侧位相上,侧凸顶椎中点到骶正中线的垂直距离(mm),冠状面平衡是指骶骨中点至经C7铅垂线的垂直距离(mm)[6]。本组资料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0.0forWindows,统计方法为t检验,P值<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共有30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14.8岁(10~18岁),平均随访17.7月(6~24月)。脊柱侧凸中单弯8例,双弯22例,侧弯类型PUMCIb3例,Ic5例,IIc12例,IId120例(图1)。主侧凸向左25例,向右5例。手术选用胸腹联合切

7、口或腹膜后切口行前路侧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中均行标准的去旋转操作。融合节段范围选择遵循Hall9原则,要求融合区上下椎间盘活动性良好[7]。手术所使用的矫形器械包括TSRH9例,CDH12例,MosMiami8例,Isola1例。融合节段:T10-L22例,T11-L21例,T10-L32例,,T11-L34例,T12-L315例,T12-L46例。下融合椎位于L23例,L321例,L46例。椎间角位置:L2-33例,L3-421例,L4-56例。术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48.9°(33°~62°),反向Bending像冠状

8、面Cobb角平均16.1°(-15°~40°),侧弯柔韧性平均67.2%(31.0%~100%)。双弯者次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31.3°(20°~48°),反向Bending相冠状面Cobb角平均12.1°(2°~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