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法学论文模糊聚类分析论文

模糊法学论文模糊聚类分析论文

ID:14027134

大小:6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5

模糊法学论文模糊聚类分析论文_第1页
模糊法学论文模糊聚类分析论文_第2页
模糊法学论文模糊聚类分析论文_第3页
模糊法学论文模糊聚类分析论文_第4页
模糊法学论文模糊聚类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糊法学论文模糊聚类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模糊法学论文模糊聚类分析论文基于模糊聚类的中国分省碳排放初步研究摘要探索低碳发展的道路,既要注意到发展模式的普适性,也要考虑模式的适应性。在中国,从1980年开始CO2的排放总量就不断上涨。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以及环境状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沿海与内陆、东中西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差异较大,因此在实施低碳发展时,必须考虑影响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策略。本文从环境经济学角度出发,基于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利用Kaya模型研究分析例如影响中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人口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并将此三项指标作为模糊聚类指标,将中国按碳排放驱动因素分为4大区域,并针对各区域提出实现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本文对应用该方法将中国按照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区划的优点与不足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环境经济;碳排放;驱动因素;模糊聚类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1)01-0053-04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1.010  中国CO2排放总量从1980年开始

3、就不断上涨。2009年,中央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面临严峻的碳减排任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探索低碳发展的路径,顺应全球“低碳化”的发展趋势,也是落实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要求。据相关研究[2],中国虽然已跨越碳排放强度高峰,但还需跨越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总量两个高峰。世界各国的低碳发展道路和经验,为中国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参考和选择,但必须立足于实际,基于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低

4、碳城市发展道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以及环境状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沿海与内陆、东中西部差异较大,因此在实施低碳发展时,必须考虑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策略。  在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占有绝对优势,也因此排放了更多的CO2,但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较高,单位GDP排放了相对较少的CO2。煤炭在中西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明显高于东部,而煤炭的单位热值CO2排放量要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中西部地区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导致单

5、位产出会带来较多的CO2排放量。这种差异决定了中国实施低碳发展模式应根据区域而有所区别。  1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  研究中国碳排放要素的动力机制,需要了解碳排放的驱动力,就是要研究碳排放总量与影响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可以通过Kaya模型来进行分解。从Kaya恒等式[4]来看,CO2的排放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  CO2=P×[SX(]GDP[]P[SX)]×[SX(]E[]GDP[SX)]×[SX(]CO2[]E[SX)](1)  式中,P为人口,可表示总人口或城市城口,E为能

6、源消费量。因此,驱动CO2排放的因素可以分解为人口、人均产值、单位产值能耗以及碳排放强度。  1.1人口因素  人口增加将会导致CO2的排放量增加。由于人口的增多,给住房、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等带来了巨大压力,增加了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刺激了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了CO2的排放。人口的增多对电力和能源的需求也增加,特别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加剧了CO2的排放。  将人口与碳排放总量回归,可以得出如下关系:  lnCO2=alnP+b(2)  其中,a=4.5391,R2=

7、0.8638。  由此可知,人口对CO2排放总量有较强的驱动作用。  张彬等:基于模糊聚类的中国分省碳排放初步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期1.2经济因素  IPCC的报告(2007)表明,1970-2004年间,Kaya恒等式中四个因素计算出的年均变化为:人口增长16%,人均GDP增长1.8%,能源强度降低1.2%,碳强度降低0.2%,全球平均每年CO2的排放增长率是1.9%。该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和人均GDP的增长是CO2排放的主要驱动力。  从中国来看,从1

8、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每年以10%左右的增速快速增长,在此期间,CO2的排放总量也在持续增长。在城市中,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产值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提高,而产值增加以及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是能源消费增加以及对CO2排放量增加。  1.3技术因素  结合Kaya模型,技术对碳排放总量主要是通过对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来影响的。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单位产值物质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即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强度;采用技术替代,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主要是能源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