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26532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5
《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面向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面向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中小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特点,高职高专院校定位于培养能同中小企业“同成长、共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能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人才短缺,从而实现双赢。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据发改委统计,占全国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解决中国75%的就业[1]。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中小企业更是最主要的就业去向。笔者曾对上海、广东和山东三地的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职高专院校近千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就业意愿做过统计,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比例达到75.6%,而在就业意愿方面,在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比较时,期望到中小企业工作的学生不足1%。从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迫于就业压力选择到中小企业就业,但又不满意工作条件和待遇,缺少与中小企业“同成长、共发展”的思想,频频跳槽,不仅自身发展受到制约,也造成中小企业无人可用。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定
3、位于培养与中小企业“同成长、共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能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人才短缺,从而实现双赢。 一、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造成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与中小企业人才需求匹配程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小企业的用工制度不完善打击就业积极性、如毕业生就业期望高,宁愿到外企国企做职工,不愿到中小企业做主干,但最主要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模式存在缺陷。具体而言,高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切准行业的需求脉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现
4、在很多高校在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时没有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在专业设置上不是以社会需求为本,不是以学生就业和发展为本,不作市场调研分析,在课程和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与企业需要衔接,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使得学生在校所学到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运用或不够用。贪大求全,盲目增加专业,结果造成同层次、专业相同或相似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同质竞争,造成市场过剩。 2.许多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盲目追求“一专多能”,但由于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上没有准确把握行业的本质需求,有些教材明显滞后,使学生无法了解最新的行业需求;在学生
5、能力培养上做不到因材施教,培养“90后”的学生还用“70后”的培养思路;加上三年培养周期的限制,不但“多能”没有培养出来,“一专”也不再突出。甚至在学校内部,各系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沟通,不同系部不同专业之间开设一些雷同的课程,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各专业的办学特色不再突出,降低了学生的竞争力。3 3.师资队伍建设与扩大招生不同步,师资匮乏。许多高职高专校校的规模在扩大,学生人数、专业也在增加,而新教师的引进的速度明显滞后,有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总量不足。有些任课教师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
6、师,形成了硕士生教本科生,本科生教大专生的现象。再加上新进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缺乏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学生学不到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学生缺乏真功夫,到社会上就会遇到求职困难。 4.忽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导致毕业生缺乏基本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道德。这种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急功近利,易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就业时不看职业发展前途,以工资高低作为就业的唯一准则,哪个企业钱多往哪个企业跑。二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过于强调自我,不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不能很好的处理单位的
7、人际关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了工作的热情和效率。三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稍有不顺就跳槽,有时甚至摒弃职业道德,违背诚实信用原则,采取非法或违规手段去职,更有甚者窃取、泄漏或出卖企业秘密,直接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 企业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75.6%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立足于中小企业的需求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根据对中小企业用人需求所作的调查,中小企业现在紧缺能与企业“同发展、共命运”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又需要企业员
8、工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员工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中小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可具体到以下几点: 1.专业知识硬、动手能力强。企业当前紧缺的是高级技工一类的现代技能型人才。现代技能型人才,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工人,而是以技术科学为指导的“技能型创新人才”[2]。即使他们仍然是在技术工人岗位上工作,也不再是以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为主的机械操作者,而是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其本质而言已经转化成为一种适应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