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微型课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微型课题研究我们西华小学中年级语文组共有六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人统计,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5%以上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图书文献。可见,阅读在现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方法。只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致使阅读能力偏低,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应首先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是人类一个不可或缺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更应注意激发他
2、们的兴趣,给他们更多鼓励,并注意方法的指导,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为此,在城关镇中心校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精神指引下,我校积极开展“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微型课题研究,现将本年级段在这方面的做法做以简单汇报。一、研究背景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3、审视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不难发现存在这样的倾向:偏重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忽视对文本中言语现象的关注以及对思维训练的培养。由此带来的教学内容泛化和教学活动外化使得教学层次低下,师生常常浅浅地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后又浅浅地走出文本,课堂实际效果甚微。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小学中年级是儿童
4、学习语文关键的时期,改革中年级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中年级要要扩大阅读量,增加名句名篇的记诵,减少“微言大义”式的分析。二、研究必要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书籍,是人类宝贵的
5、精神财富。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
6、而且越早越有利。 三、研究方法(一)根据小学语文最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即: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二)我们中年级制定了这样的目标: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
8、文160篇,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使本校语文课程改革取得更大进展。 (三)课题组人员分工: 总负责:李锲琰(教务处主任) 组长: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 成员:三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我们对课题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着眼于教学一线,扎根于教学一线,让更多的孩子从本课题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