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构造分析解读

盆地构造分析解读

ID:14000145

大小:1.88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5

盆地构造分析解读_第1页
盆地构造分析解读_第2页
盆地构造分析解读_第3页
盆地构造分析解读_第4页
盆地构造分析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盆地构造分析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课程名称:沉积盆地构造分析班号:S1201-12学号:2101120176姓名:张立军成绩:沉积盆地构造分析——临清坳陷东部盆地分析1、区域构造背景临清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西南收敛端,北接黄骅坳陷、沧县隆起,南至内黄隆起,西邻太行山,东到鲁西隆起区,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其中,临清坳陷东部是指北到吴桥,南到冠县,临清—武城以东,包括德州凹陷、莘县凹陷和高唐—堂邑凸起3个次一级构造单元。临清坳陷东部为在华北古地台基础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研究区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盆地面貌呈现凹凸相的构造格局,为典型的伸展型盆地。盆地的主

2、要构造特征包括:(1)地长轴方向为北东向,高唐—堂邑凸起、莘县凹陷和德州—冠县凹陷均呈北东向展布。(2)坳陷内断裂极为发育,且多数为正断层,具有伸展盆地的典型特征。断裂走向具有北东和北东东(近东西)2组优势方向,研究区北部断层主要以北东东(近东西)向走向为主,南部多以北东向走向为主。断面形态主要有平面式、铲式和座椅式;断剖面组合特征主要有“Y”型、多级“Y”型、阶梯状、地堑与地垒等。(3)受断裂活动影响,研究区内掀斜断块较发育,掀斜断块控制着各次级构造带的形成和发育。图1临清坳陷构造纲要图任课教师:刘少峰日期:年月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课程名称:沉积盆地构造分析班号

3、:S1201-12学号:2101120176姓名:张立军成绩:2、盆地演化过程在早—中三叠世,研究区继承了石炭纪—二叠纪的盆地演化背景,仍为稳定内陆坳陷发育阶段,沉积了约2000m的中—下三叠统。在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先东后西的“剪刀”式碰撞,致使整个华北东部形成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场。临清坳陷东部作为华北东部的一部分,受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场影响,发育北西向构造形迹。盆地整体抬升遭受剥蚀,区内北部抬升幅度大,剥蚀厚度为2000m左右;南部抬升幅度小,剥蚀厚度为1500m左右。在侏罗纪—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发生大规模的左旋走滑,同时在岩石圈减薄和软流圈隆升的共同作用下,临清坳

4、陷东部进入张性断陷盆地发育阶段,其张应力优势方向为北西—南东向。研究区内兰聊大断层开始活动,部分小规模断层也开始活动,而堂邑东、堂邑西、武城—馆陶东等控凹断裂未开始活动。在兰聊断裂活动的影响下,下降盘沉积了巨厚的侏罗系和下白垩统,坳陷的沉积中心位于兰聊断层的下降盘处,鲁西隆起形成,盆地形态整体表现为东断西超的箕状半地堑。在晚白垩世,受燕山运动尾幕的影响,盆地表现为挤压抬升,挤压应力场的优势方向表现不明显。研究区内整体缺失上白垩统,并剥蚀了近400m的侏罗系至下白垩统。一些次级小断层停止活动,在现今剖面上表现为中生界内幕断层。在古近纪,受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地幔热柱上涌及太平洋板块北

5、西西向俯冲的影响,整个渤海湾盆地进入大规模的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临清坳陷东部作为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进入断裂发育高峰期,其应力场以张性拉张为主,优势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在孔店组到沙四段沉积时期,兰聊断裂继续活动,堂邑东、堂邑西、武城—馆陶东等控凹断裂及大部分控洼断层开始活动,高唐—堂邑凸起开始形成,相应的二级构造带已初具规模。在断层的下降盘处形成多个沉积中心,各个洼陷已初步形成。坳陷整体表现出北强南弱、东强西弱的趋势。沙三段至沙二段沉积时期为研究区构造活动最活跃的时期,断层活动明显加剧,断层的活动数量也达到最多。各测线显示兰聊、堂邑东、堂邑西断层活动强度不同,其分段性明显。各个二级构

6、造带进一步发展,高唐—堂邑凸起遭受剥蚀,前期形成的沉积中心继续接受沉积。对于坳陷整体来说,其南部活动强度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现今的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在沙一段至东营组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断层活动性大大降低,大部分断层在该时期停止活动,构造格局基本继承了前期的发育特点。沙一段和东营组分布趋于稳定,部分地区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整个坳陷的活动性大大降低,活动强度差别不大。在新近纪—第四纪,临清坳陷东部所在的整个渤海湾盆地进入裂后坳陷发育阶段,水平拉张应力场消失,断层垂向运动停止,地层沉积具有充填—披覆式特征,覆盖所有凸起与凹陷之上,地层厚度差别不大,整个盆地演化趋于稳定。3、基本构

7、造样式及叠加3.1基本构造样式构造样式(structuralstyles)是指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和应力机制上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构造的总特征(Lowell,1985)。这种总特征使它们得以与其它构造区分开来。研究区各凹陷的边界断层多为铲状正断层,且成对出现,形成了本区所特有的由不同时期的半地堑组成的双断式结构,因此箕状半地堑就成为本区最基本的构造样式。在半地堑的形成过程中,其内部往往产生众多的次级构造及其组合,按其形成机制,归纳出以下7种与油气聚集有关的构造样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