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手型.doc

浅谈“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手型.doc

ID:13966878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5

浅谈“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手型.doc_第1页
浅谈“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手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手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手型 摘要:本文针对“上挑式”接棒动作的两种手型:(一)掌心向后,虎口朝下;(二)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结合中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了可行性的对比实验,认为选择后者进行教学比前者更容易学会、掌握,而且传、接棒的失误率比较低,并可避免与“下压式”接棒动作产生干扰。关键词:“上挑式”接棒两种手型易于学习1.前言接力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以规定人数、限定距离、并以接力棒为传递工具的集体项目,它不仅与短距离跑项目具有同等的锻炼价值,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特别符合

2、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要求,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但在中学的“上挑式”接棒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接棒手型,为了了解哪一种手型更有利于中学的教学,对此在中学的接力跑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可行性的对比实验。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年级1—6班女生,其中5、6班为本校留校班级,成绩较好,接受能力较强,在本校运动会的4×100米接力比赛中曾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1、2、3、4班为外校考生考进,接受能力参差不齐。2.2研究方法2.2.1实验对比法:对6个班进行随机抽出实验班为3、

3、4班,对照班为1、2、5、6。实验班采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手型”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掌心向后,虎口朝下方的接棒手型”进行教学。2.2.2教学观察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观察。2.2.3数学统计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分别归类进行记录、统计。3.计结果与分析3.`1把6个班分为1、2班,3、4班,5、6班三个教学小组,分别进行一课时的“上挑式”接棒动作的教学。1、2、5、6班采用“掌心向后,虎口朝下的手型”进行教学,3、4班采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向前

4、下方的手型”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观察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得出教学情况如下表:掌握情况比例班级人数变为下压式接棒手型每人接棒5次传接棒中掉棒每人接棒5次其它错误手型每人接棒5次最后基本掌握正确手型对照班1、2班4676人次33.1%35人次15.2%27人次11.7%41.3%5、6班4869人次28.7%26人次10.8%23人次9.6%60.4%实验班3、4班4812人次5.0%7人次2.9%24人次10.0%79.2%3.2分析情况3.2.1从上表的数据统计来看:对照班的“上挑式接棒手型”易变成下压式接棒

5、手型分别为33.1%、28.7%,而实验班只有5.0%。她们的差别这么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要求“掌心向后,虎口朝下”,同时接棒手臂要向后下方伸出,这样在大小臂肌群牵拉的作用下,手臂会下意识地略前屈,从而使“上挑式”2接棒手型变为了“下压式”接棒手型。3.2.2从“掉棒的统计数据”来看,对照班掉棒分别是15.2%、10.8%,而实验班只有2.9%。远远地低于对照班。其一,原因不可排除传棒队员传棒不到位或接棒队员注意力不集中,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接棒队员的“上挑式”接棒手型变成“下压式”接棒手型,导致传

6、棒队员不知如何传棒,是用“下压式”传棒,还是按事先说好的“上挑式”传棒动作进行传接棒?在犹豫之间造成传接棒失误;其二,在于“虎口朝下”接触棒的面积太小而且握棒不协调,增加了接握棒的难度,在快速奔跑中容易造成传接棒的失误。而“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手型接触棒的面积要比前者大的多且握棒难度低,正好克服了前者的缺点。3.2.3从“其它错误手型”统计来看,对照班分别是11.7%、9.6%,实验班为10.0%。说明了她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相差不太大,5、6班的接受能力偏强。3.2.4从“最后基本掌握正确动作”的统

7、计数据来看,对照班分别是41.3%、60.4%,而实验班为79.2%,远远地高于对照班。说明了选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手型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出现其它错误动作,更有利于学生接受。4.结论在接力跑的“上挑式”接棒教学中,选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的接棒方法要优于“掌心向后,虎口朝下”的动作方法,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可以避免与“下压式”接棒的教学产生干扰。5.建议在接力跑的“上挑式”接棒教学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动作规格,不妨选用“掌心向后下方,虎口朝前下方”

8、的动作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对本文再一次进行论证。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