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结构及其论证逻辑毕业论文

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结构及其论证逻辑毕业论文

ID:1396245

大小:727.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7-11-11

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结构及其论证逻辑毕业论文_第1页
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结构及其论证逻辑毕业论文_第2页
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结构及其论证逻辑毕业论文_第3页
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结构及其论证逻辑毕业论文_第4页
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结构及其论证逻辑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结构及其论证逻辑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结构及其论证逻辑毕业论文目录1、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12、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41、文献综述Ⅰ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84、文献综述正文102、正文Ⅱ5、毕业论文正文173、外文翻译Ⅲ6、毕业论文外文翻译367、外文翻译之一:378、原文正文:379、中文译文:4210、外文翻译之二:4511、原文正文:4512、中文译文:494、相关材料Ⅳ13、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卡5214、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表5315、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毕业

2、论文评阅人评语及评分5416、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记录5517、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及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5618、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毕业论文评分汇总表及成绩5719、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指导教师、评阅人用)5820、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评分标准及成绩5917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结构及其论证逻辑综述讲起人性论,在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孟子的性善论以及荀子的性恶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

3、公上》)。“道性善”就是孟子哲学的中心思想。性善说是孟子的天道观、认识论和伦理学的根本主张。在孟子的时代,人性问题成为“天人”之辩的一个重要方面,产生了各种学说,例如法家《商君书•算地》所说:“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而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所以法家的人性观便是人性就是趋乐避苦、好逸恶劳这样的一些情欲,根据这一观点,法家建议统治者利用赏罚手段来实行统治,因为人生来是并无道德的,只有凭借政治权力和法权规范的强制,才能使人为善而不为恶。而孟子与法家不同,他认为人性是善的,人天生有“善端”,

4、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人人有四端,把这四个善端扩大发展就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所以孟子认为,这些道德是天赋的,“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杨伯峻先生在《孟子导读》指出两种观点,第一: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王充《论衡本性》说:“17周人世硕以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以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故世子作养书一篇。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性

5、情,与世子相出入。”孔广森《经学卮言》说:“公都子此问,即其说也。”《汉书艺文志》有《世子》二十一篇。班固自注说:“名硕,陈人,七十子之弟子。第二:有性善,有性不善:《汉书古今人表序》说:“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传曰:‘譬如尧、舜、禹、稷、契,与之为善,则行;鲧、灌兜欲与之为恶,则诛。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为上智。桀、纣,龙逄、比干欲与之为善,则诛;与莘、崇侯与之为恶,则行。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为下愚。’”关于孟子的性善论,现代的很多学者也发表了一些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孔子研

6、究》2007年第六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孟子性善论的多维解读》,作者赵法生认为,在孟子的人性论中,性善和向善其实并不是矛盾的,向善乃是性善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更为广泛的视角看,孟子的人性论应包括性善、向善、为善与致善四个环节。首先,性善是善的赋予与可能。孟子是与告子的辩论中提出自己的人性论观点的,他主张人禽之辩,反对“生之谓性”,同时特别强调了命与性的区别,对命以言性,突显人的道德主体,接着以心论性,把心善说性善。作者还认为,孟子所谓性善,是指人内在拥有善的禀赋,是“可以为善”,而现实中的善仍有待于后天的

7、道德实践工夫。其次,向善是善的动力和自由。向善是人之“良能”,孟子认为性善的本源是人的不忍人之心,但这种不忍人之心不会仅停留在主观意识阶段,它一定要实现自己。实现的动力则是来自不忍人之心自身的驱动。同时,向善还表现在人对善言善行的反应能力。孟子坚信“人皆可以为尧舜”,人面对的是个体的选择问题,他可以选择仁也可以选择不义,这就赋予了人道德自由并确立了人的道德主体地位。第三,为善是善的存养与扩充。善性是需要省思的,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讲“求其放心”作为毕生目标。在求得放心之后,还要注意存心,存心之道在

8、于存之于仁、礼。并且还要知言和养气,养得“浩然之气”才能使善性得以巩固、持久、广大。经过这一系列的功夫之后,产生出一种大丈夫人格,这种人格是向善和为善的必然结果,是性善的人格化表现。最后,致善是善的外推与实现。这就要联系孟子的政治哲学来讲了,内圣旨在为外王提供人性论基础,而只有外王才能使性善从一种理论变成社会现实。这个过程就是致善,如果说为善是扩充人性的善端以培养理想人格。致善则是对存养成熟的善心善性进行第二步扩充,使之推广到全社会以实现孟子心目中理想的王道政治。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