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25405
大小:6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5
《高三经济史第一单元适应性训练(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经济史第一单元适应性训练(一)一、选择题1.《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反映出()A.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出现B.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D.西汉时期盛行耦犁技术2.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3.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
2、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l件。这说明()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4·“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5.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盛唐时期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B.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C.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D.邢窑制瓷技术推广全国6.有
3、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品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7.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4、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8.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人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9.《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日:“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政府管制粮食买卖B.政府实行抑商政策C.政府对市
5、严格管理D.汉代关税的数额非常高910.(2010北京东城1月检测)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里个体生产逐步取代了集体耕作,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B.均田制的颁布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11.(2010北京八十中学月考)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华夏暖春,古税千年成历史;人民顺意,新程万里创文明”。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12.(2010湖南师大附巾月考三)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新石器革命”(指
6、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的产生)的意义胜过“蒸汽革命”,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A.农牧业的出现对生产力的推动远远超过蒸汽机对生产力的推动B.农牧业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前提C.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D.农牧业的出现推动了国家的产生13.(2010安徽名校模拟)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14.(201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期中)宋微宗时期,政府对城市街
7、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③“市坊”制度已经被打破④宋代商帮势力强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2010湖南浏阳一中月考)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6.(2009广东广州)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
8、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17.(2009山东淄博2月)《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9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⑧④18.(2009江苏苏南四市联考)2009年为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