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2008草案)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2008草案)

ID:13922665

大小:13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5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2008草案)_第1页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2008草案)_第2页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2008草案)_第3页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2008草案)_第4页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2008草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2008草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2008年全国7所医院妇科住院患者急性盆腔炎诊治情况调查一、盆腔炎概念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输卵管炎(salpingitis)、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abscess,TOA)和盆腔腹膜炎(peritonitis)。通常,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

2、PID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而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生,如若发生盆腔炎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病原学】PID病原体通常分为外源性病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往往是两者同时合并存在。外源性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支原体有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三种。内源性病原体则为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通常可以仅为需氧菌感染,也可以仅为厌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美国LandersDV的研究表明,PID中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分别占53%和31%。我国天津一项纳入200例PID

3、患者的研究显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和厌氧菌感染率分别占PID病原体的10%,26%,47.5%和3%。青岛一项325例PID患者的研究中病原体分布为解脲尿原体占41.20%、沙眼衣原体占15.60%、淋病奈瑟菌占11.10%,而混合感染为31.10%。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状况调查,结果601例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解脲脲原体为70%,沙眼衣原体感染占25.5%,而306例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也分别为41.2%和7.2%。以上可见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耐瑟菌等是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高危因素】

4、一、性活动性活动,尤其是不良的性活动,与PID关系密切。1、研究认为性活动和盆腔炎有密切关系,除非是IUD及宫腔操作,此外原发感染的盆腔炎多是由性活动或性暴露引起的。2、精子的携菌作用应予考虑。研究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有泌尿系统炎症的男子的精子可以部分携带致病微生物,随性交后精子游动至宫腔而引起女性上生殖道感染。一般来说,如果女性下生殖道局部环境正常,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阴道局部是弱酸环境,可以抑制嗜碱性微生物的存存活,而宫颈本身是一碱性环境,可以使得嗜酸性微生物失活。因此,这种情况造成的感染多半也伴有女性下生殖道微环境的异常。3、有数据

5、表明同性恋并不引起盆腔炎。但如果同性恋的性生活方式中有进入阴道的器具或其他,造成PID的情况也不是不可以发生的。4、感染和性交频度关系不大,但却和性伴数量直接相关,多性伴妇女PID的患病率是单一性伴者的5倍。5、一些PID病例当中可以发现呼吸道细菌,这可能跟口交有关。6、性卫生不良:经期性交、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此外,不注意性卫生保健、阴道冲洗者盆腔炎的发生率高。二、年龄年轻者盆腔炎高于年长者。据美国资料,15~19岁妇女的PID发病率是25~29岁妇女的3倍;20~24岁妇女的PID发病率是25~29岁妇女的

6、2倍;我国则以3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年轻者容易发生盆腔炎可能与频繁的性活动、性伴不稳定、宫颈柱状上皮生理性向外移位、宫颈粘液的机械防御功能较差有关。中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大多数已婚妇女的STI应归咎于其丈夫,因其有可能参与性交易,并因此获得感染。该研究发现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而因为在中国初次性交年龄统计均高于西方国家,所以中国国内出现的PIDSTI平均年龄为22岁,已经达到了国内合法结婚的年龄。三、宫内节育器等节育措施1、一般报道使用IUD者比不使用者危险高2~4倍,但也有高至15倍的。当然和避孕器的类型

7、也有关,如带尾丝的避孕环更易引起盆腔炎,尾丝湿润的表面便是细菌上行活动的撑杆。而由IUD引起的感染常常是非淋病奈瑟菌的致病微生物。2、在放置IUD避孕最初3周内容易发生急性PID。没有证据说明IUD患者出现PID是需要摘除IUD,是否应用IUD增加PID复发尚不清楚,没有证据说明IUD类型与是否发生有关。3、放线菌是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如果在女性生殖系统内发现该菌属,无一例外的是IUD放置过程中带进。而且IUD留置时间越长,在宫颈涂片中发现放线菌的概率越高。一般是IUD放置后5年后有20%发现放线菌。4、口服避孕药与PID之间的关联不是很好

8、理解,某些临床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者中检出PID较少。推测这种保护性的结果可能是因为避孕药增强了孕激素介导的宫颈黏膜屏障和子宫内膜抑制,或者直接的甾体激素效应减少免疫相关的输卵管黏膜损伤。但是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