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说课稿

《热力环流》说课稿

ID:13917795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4

《热力环流》说课稿_第1页
《热力环流》说课稿_第2页
《热力环流》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热力环流》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力环流》说课稿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热力环流》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热力环流》是地理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热力环流”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规律和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重要天气系统”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高考中结合等压线、城市风、海陆风等是考查形式。因此,本节内容在学习大气相关知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二、说学情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

2、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

3、、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引出趣味问题→学习概念→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对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增强环境意识。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教学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形成然后我来说说教法和

4、学法五、说教法1、生活实例分析法,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2、理论分析讲解法,在本课中,知识原理比较复杂,不易掌握,仔细的分析阐述有利于学生理解根本的原理,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六、说学法1、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在身边发生的地理现象,比如风的产生,这样可以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会增强学习兴趣。既可以掌握知识的本身,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2、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七、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

5、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提纲:引述《三国演义》中“火烧葫芦谷”的故事并提出相关问题一、热力环流的定义二、热力环流的原理(回答前面引述中提出的问题)三、热力环流的应用实例1、城市热岛效应2、海陆风3、山谷风四、总结1、导入新课:(3—5分钟)在情景导入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葫芦谷的视频,带着视频中天为何天突然下雨这个问题引入热力环流这个概念。这样能引起刚步入高中的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新课:(30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

6、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利用热力环流的flash演示,让学生更容易学懂热力环流的过程和原理。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

7、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5、布置作业。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