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17293
大小:14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4
《新材料作文导写之“成功需要积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新材料作文导写之“成功需要积累”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刘海燕材料: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门采儿:“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花了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做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门采儿说,后来事实果然如此。请以此材料意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讲评目的:本次作文讲评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解决两点:问题一:如何选拔最贴近材料的立意?问题二:如何围绕观点来论证?讲评过程:一、如何选择最贴近材料的立意?缤
2、纷观点:1、名人效应2、对自己严格要求3、勤奋创造成功4、持之以恒5、坚持不懈6、坚定的信念7、认真的态度8、用心创作9、下功夫10、精益求精11、质与量12、磨炼造就成功13、决不认输14态度决定一切15、付出与回报16、为明天作好准备17、耐心与毅力18、欲速则不达19、成功要有坚实的基础20、成功需要积累21、厚积薄发借助学生的文章对材料进行分析,并由此确定较好的立意为“认真的态度”、“用心创作”、“精益求精”、“为明天作好准备”、“成功需要坚实的基础”、“成功需要积累”、“厚积薄发”。《巴尔扎克》背后的故事杨超“敬爱的罗丹大
3、师:“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经我部决定,把雕刻任务交给您,并附有三万法郎的支票,望您笑纳。8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罗丹轻轻地合上请柬,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深思,就像《思想者》那样思考着……第二天,罗丹起笔写了封回信表示同意,在邮信的同时顺便进入图书馆,他一口气买下了巴尔扎克所有的著作以及几乎所有关于巴尔扎克的生平记述及评论。回到家,他开始了工作------读书,每天从早到晚罗丹手不释卷,甚至废寝忘食。从《巴尔扎克文选》读到《高老头》,又
4、读到《欧也妮葛朗台》读完了《人间喜剧》,最后他读完了所有评论巴尔扎克的文章……这样,他用六年时间读完了巴尔扎克,也读懂了巴尔扎克。有了积累,便要开始雕刻,但究竟让巴尔扎克保持着什么样的姿势?是穿着白袍在大街上狂跑,是深夜里端着咖啡,是聚精会神地在灯下写作?…..经过长长的一段时间的思考,罗丹决定让他保持身着白袍仰视天空思索这一典型动作,并根据想像画出了素描图像。接下来但是最重要的一关----雕刻,青铜送来之后,他换上工作服拿起工具去雕刻,他小心翼翼地刮着,每雕刻一会儿,他就退后两步拖着下巴,或是眉头紧锁,或是眉开眼笑,是那么地投入,
5、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与空间的存在,甚至忘记了自我,心中唯一的就是自己手下的雕刻。时间一天天过去,《巴尔扎克》也一天天地被罗丹雕刻成素描纸上的模样,当罗丹掀起纱布露出满意的微笑时,距接受任务已有十年之遥。当今天的人们面对《巴尔扎克》这一艺术经典时,或为其鬼斧神工的雕刻技巧所感叹,或为其颇有气势的姿态而折服。但又有谁会想到,藏在《巴尔扎克》身后的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罗丹丰厚的积淀和对艺术的认真与执着。点评:习作选择的是记叙文体,它通过罗丹对巴尔扎克雕像创作的过程,紧紧围绕着“艺术作品的成功,与丰厚的积淀和认真执着的创作态度密切相关”这一主旨
6、。审题准确,立意贴切。借助此篇文章正好解读了材料的立意。二、如何围绕观点来论证?借助下水文和优秀例文解决这一问题。成功需要厚积薄发年轻人受门采儿指点后,茅塞顿开,他不再急于作画,而是锤炼画技,取法名家,逐渐发现自己绘画中的不足。对所要描绘风物,他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做到胸中有物然后再提笔做画。终于小有名气,最后成一代名画家。8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探求年轻人成功的经验,与其说他用一年或几年时间做画,再用一天卖出去,倒不如说丰厚的积淀使他一日成名
7、。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在相关领域具备深厚的积累,才可能取得成功。回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发现这样的事例实在是不胜枚举。晋代文学家左思,离开家乡游学到京都,目睹京城的繁华,萌发了创作欲望。但他并未即刻动笔,而是深入观察,认真体悟,精心构思,耗时十年,终于创造成功《三都赋》。此书一经刊出,便广为流传,富豪之家争相传看,以至洛阳纸贵。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蒙受宫刑,但虎性不移,司马迁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山。他“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创作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除了他那伟大的信念,深挚的情感,
8、丰厚的史学积淀是他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为创作《史记》,盛年时,他不畏艰辛,不分四季,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考察遗迹,探访农人,不放过蛛丝马迹,累积了大量的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左思刚受触动便匆忙动笔,必不会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