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79089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4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能力 [摘要]探究性实验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探究性实验,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探究性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合作学习合作能力 探究性实验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探究性实验,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探究性实验学习中,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决定了探究性实验学习中必然存在着合作学习。本人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对合作学习有一些如下认识。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认识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的互
2、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从课程目标来看,合作学习是贯彻三维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课程发展过程中,要使三维目标更有效地贯彻,我们要了解合作学习构成的有效要素:小组成员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有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小组成员能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小组成员能进行有效地沟通、相互信任、解决冲突;小组能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整合;小组对本组的活动成效进行评价。 二、对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实施
3、 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我们认为探究性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效要素实施的程度。我们通过以下一些手段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学习。 (一)对学习合作小组进行合理地分组 1.资源互补原则: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男生的女生、学习较好的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形成一个小组,其目的是形成资源上的互补。 2.能力均等原则:小组内人员的实力配备要基本均衡,为小组科学探究实验的进行奠定能力基础。通过小组内优势学生对弱势学生的“传、帮、带”使得在分组过程中不形成“完全弱势群组” 3.适时调整原则:根据班级人数,把小组成员人数确定在3-4名
4、。每小组进行编号,让学生通过名单对号入座。物理在八年级才开设,教师刚开始对学生是不熟悉的,教师要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根据情况先筛选优势学生,再对小组成员进行组合。等到教师对学生较熟悉后要对小组成员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再对小组进行微调,使学生有更宽更有效的交流空间。 (二)对学习合作小组进行具体地分工 首先,在小组中确定小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协调、督促、检查、反馈,而不是个人代替小组,把小组内的活一揽子包办。通俗地讲应在小组内“穿针引线”3,在教师和小组间“上传下达”。在小组基本确定稳固以后,要集中各小组长进行多次培训,让小组长认识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
5、。并通过组长与成员交流,教师与成员交流,解决小组中的问题。 其次,在小组中要安排中心发言人。小组成员向其他成员说明自己的观点(描述现象、理解、分析等)时,在小组内交流整合后由中心发言人表达小组观点。中心发言人由小组长协调安排组员轮流担任,让每位成员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不能让某位成员永远是“哑巴”。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意识和“要我、我要”的参与意识。在具体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应有比较细致的分工。 (三)教师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明确 开展探究性实验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小组只有对探究性的实验内容明确,
6、小组思想才有准备性,行动才有指向性,才能在探究活动中完成共同目标。小组中的任务和内容主要从探究性实验目录中依据课程发展进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引导工作。否则突然到位的探究性实验会引发小组“群龙无首”和“茫然无措”的被动僵硬局面,从而使探究性实验“沦落”为“走马观花”,更使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表面化、形式化。探究实验至少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去设计准备,否则该探究活动是无法完成的。 (四)提倡多种学习方式整合 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其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性实验中的合作学习要与其他学习方式进行整合,通过自主
7、学习、主动学习、接受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的整合,求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的,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能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与批判,从而构建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