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78741
大小:4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4
《试论邓小平理论本质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年级:网络12春专业:安全工程层次:专升本学号:12847609009学生姓名:乔曙耀学习中心(函授站):太原煤气化教学站2012年6月13日试论邓小平理论本质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科学地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以及实现这种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
2、理论是马列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创造性,同时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之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一、实践性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它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既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又在实践中指导和实现。实践性是邓小平理论的本质特征,实践使邓小平理论获得勃勃生机,邓小平理论又给实践带来成功和希望。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在总结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中形成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决定了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客观需求。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
3、主义”的问题,正是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产生、思考和解决,才会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这个基本问题的提出是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为基础和根据的。若离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发展,就不会有这个基本问题的产生,当然也就不会有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的和必要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一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理论结晶,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建国初期,我国主要照搬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
4、。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重大突破,它除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等方面与苏联模式一致,表明它们所要建设的是同质的社会主义社会外,充分显示了它独具的中国特色。1、理论基础方面:从对社会所处阶段的判断看,邓小平理论认为我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从社会发展的动力看,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从宏观发展战略看,邓小平理论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了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循序渐进的“三步走”战略。2、经济方面:从所有制看,邓小平理论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分配制度看,邓小平理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从运行机制上看,邓小平理论坚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主动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努力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从管理体制上看,邓小平理论坚持充分利用价格、利率、汇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实
6、行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从经济结构看,邓小平理论提出要农、轻、重协调发展,强调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发、从民生需要出发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政治方面:从领导体制看,邓小平理论主张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施民主的依法治国的管理体制;从国家职能看,邓小平理论坚持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的建设;从党政关系上看,邓小平理论坚持党政分开,更多地发挥政府和群众团体的作用;从党的建设看,邓小平理论坚持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进行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强反腐败斗争,从严治党;从对外政策看,邓小平理论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处理国与国
7、之间的关系。4、文化方面:邓小平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保证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促进文艺和学术的繁荣发展,支持和鼓励各行各业共同促进我国的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资的主体,要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要求文化建设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开展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努力学习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二、创造性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