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ID:13872429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4

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_第1页
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_第2页
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_第3页
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_第4页
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县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一)生态理念先行,注重顶层设计  德清县党委政府“举生态旗、创生态业、打生态牌”,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一是顶层设计,一以贯之。2001年提出“创经济强县,建生态德清”;2003年提出“生态县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态经济”,在构建生态制度、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人居、提升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等方面统筹推进;2005年以来先后出台《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深化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生态公

2、益林管理办法》《对河口水库水源水域保护办法》等文件,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就区域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地实际的生态专项规划,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6-2020)》和《西部保护与发展规划》等。全县所有乡镇、绝大部分行政村和相关职能部门分别编制了生态乡镇、生态村规划以及山林、矿产、水资源、旅游资源等的开发利用规划。三是加强绿色GDP考核。大胆探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干部考核机制,实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双重立体考核制度。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的内容,对西部山区乡镇进行“绿色GDP”考核。  (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

3、绿色产业  一是通过打造“3+X”工业体系,形成集聚明显的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地理信息产业和通用航空等战略新兴产业,并利用杭州都市圈节点县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生态优势打造总部经济。二是以治水拆违倒逼转型,加速矿山整治、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并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关停一批“三高”企业。三是以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产业链,构建资源循环利用链,被列入省循环经济“991计划”重点项目6个,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94家,入选首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创建了7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探索

4、了“稻鳖共生”、“稻鳝共生”、“稻鱼共生”等绿色种养模式;实施“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2014年获“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称号;发展以“洋家乐”为代表的低碳旅游业,下渚湖成功创建为国家湿地公园,莫干山申报国际旅游度假区并通过省级评审,获“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称号。  (三)加大环境治理,推进节能减排  一是整治工业企业,对县内铅蓄电池、化工、电镀、印染、造纸、制革等六大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及矿山行业进行整治。关闭全部3家铅酸蓄电池企业;22家电镀企业减为16家;65家印染、造纸等企业,关停26家,整治39家;矿山企业从26家减少为3家,绿

5、色矿山实现100%。二是在省内首创“九法治水”,即工业污染全面治、矿山污染重点治、农业面源污染彻底治、城乡污水综合治、河道污染系统治、饮用水源严格治、河长领衔治、部门联动共同治、社会参与一起治,水环境质量取得显著改善。2014年该县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比2011年下降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三是重拳治理雾霾,制定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2017)》,开展“治扬尘、治废烟、治尾气”三大攻坚行动。四是实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实施了245项减排项目和266项节能项目。整治小造纸、小印染、小化工等落后产能,圆满完成国家

6、和省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四)培育生态理念,加强公众参与  一是加强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建立了生态文明志愿者、生态文明监督员、生态文明小小宣传员等三支队伍;引导社会组织开展“低碳生活我先行”、“环保宣传进社区”、“德清嫂在行动”等主题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生态环保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二是以6个“全国首创”为载体,培育生态理念。设立全国首个“生态消费日”、“生态消费政府宣言”、低碳消费与服务联盟、预付式消费诚信联盟、国民生态消费教育中心、生态消费教育实践基地。生态消费教育在倡导绿色节约,践行生态消费方式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三是以各类生

7、态创建活动为契机,提升生态水平。“十二五”以来,实现国家生态乡镇全覆盖,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个、绿色学校1所,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个、绿色学校25所、绿色企业17家、绿色社区9个、绿色家庭26个、绿色饭店3家、绿色医院1家、森林城镇5个、森林村庄21个。(五)坚持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创新激励机制。2005年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启了用经济手段治理环境的新机制,截至目前累计用于生态保护、环境修复的资金超过21亿元。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1+4”综合考核体系,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奖惩、任用挂钩。同时

8、,根据县域内各乡镇的发展定位不同,实行“一乡一策”的年度工作考核。[1]健全领导干部问责制,如在“五水共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