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民国时期的图书发展

[精编]民国时期的图书发展

ID:13810624

大小:1.04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4

[精编]民国时期的图书发展_第1页
[精编]民国时期的图书发展_第2页
[精编]民国时期的图书发展_第3页
[精编]民国时期的图书发展_第4页
[精编]民国时期的图书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编]民国时期的图书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国时期的文献发展2011年5月16日在陕西西安召开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多数与会专家认为:“民国时期文献指的是形成于1911年至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1.民国文献概况1911-1948年,短短38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一段重要的转型期,丰富且厚实。民国时期政局跌宕起伏,文化事业却相当繁盛,现代思想文化异彩纷呈。在近代新闻、图书及印刷等相关事业的推动下,民国文献涵盖了图书、期刊、报纸、手稿、书札,还包括海报、老照片、电影、唱片以及非正式出版的日记、传单、商业契约和

2、票据等。据初步估算,国内民国时期文献数量超过了存世的古籍总量,它们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藏书机构。除大陆外,民国文献在台湾地区也有相当藏量,主要见诸台湾“国史馆”、国民党党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机构,另有部分则流传至海外。图001:台湾国史馆2.民国造纸与印刷2.1造纸民国时期引进了西方的造纸技术,机械技艺不够纯熟,纸在原材料与本身的酸碱度上均存在重大缺陷,以致民国文献的保存寿命只有50年至200年。加上长期以来各馆藏机构对民国文献的保护观念滞后,认识不足,保管不善,以至于海内外各藏书机构所收藏的

3、民国文献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或毁损现象。民国文献的日趋消亡更彰显出其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贵阳永丰抄纸厂(1920年左右)图002图003而古籍(1911年之前出版发行的书籍)所用宣纸大部分在选料上采用麻或者植物的韧皮纤维,手工工艺造出来的纸张一般为中性或偏碱性,并且在制作时就考虑到了防虫、防蛀等问题,加入了中草药成分。图004上海土山湾印书馆的石印机,这是中国出版机构最早使用的石印机。图0053.民国图书《民国书刊鉴藏录》民国已经过去60多年了。虽然那个时代距离现在还不十分久远,然而民国时期的图书资料却

4、无情地日渐损毁减少。民国的一些名著的单册价位,甚至超过了一般线装古籍的价位。这也反映了民国图书所独有的价值与优势。3.1思想内容: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民国时期思想活跃,各种主义纷至沓来。以文艺为例,既有以苏俄为代表的新兴文学理论,又有西方的传统文艺思想;既有鲁迅、太阳社的革命文学,又有林语堂、周作人的闲适小品文,足见文坛百花竞艳,是何其的丰富多彩。图006:高尔基著的《和列宁相处的日子》,上海生活书店1938年6月初版《民国书刊鉴藏录》续集封二图007:中国最早的《资本论》译本,为陈启修所译《民国书刊鉴

5、藏录》续集封二图008: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宣传册图009:《叶圣陶文集》,上海春明书店1948年初版。《民国书影过眼录》续集P103.2装祯设计:朴素大方,千姿百态民国时期的图书,装祯形式和现代书刊类似,不再采用线装的方式。多数图书采取雷同的装祯,但也不乏精心设计的精美成功之作。图010-1010-23年1月开明初版矛盾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民国书刊鉴藏录》P270、271图011-1011-2晖编儿童歌舞剧本《春天的快乐》《民国书刊鉴藏录》P258、2593.3毛边图书:大行其道,流光溢彩。“毛边本

6、”,是一种出版物版本,一般指装订成册的书籍或杂志不加裁切,使得书边不齐,毛茸茸的,洋溢着别样独特的自然朴素之美,非常别致。由于鲁迅的倡导,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边本书籍一度广为流行。图012:《戏剧论集》,本书是民国大本营北新书局印造的地道毛边本,为鲁迅所倡导的底齐、口毛、顶毛的“怒发冲冠”式毛边本。《民国书刊鉴藏录》续集P346图013:叶灵凤绘封面的《湖风》毛边本《民国书刊鉴藏录》续集封73.4著述严谨:厚积薄发,经典耐读。民国图书中,有许多都出自饱学之士之手,内容上有着丰富、科学、严谨的特点。图

7、014:丰子恺著的《音乐入门》,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9月第4版。《民国书影过眼录》P429P431图015:《中国音乐史》,王光祈编,中华书局1934年1月第3版。《民国书影过眼录》P448图016:俞剑华著的《国画研究》,商务印书馆1948年3月第3版。《民国书影过眼录》P4544.民国期刊《图说民国期刊》现在,我国大陆共有公开发行的期刊约有一万种左右。但是,并不影响有关学者、出版家和后来的研究者把1934年称为“杂志年”。1965年,全国共有杂志790种。1966年底,因“文革”爆发,下降至191

8、种。1970年,更是“空前绝后”地只出版《红旗》、《北京周报》等21种。1978年,杂志总数恢复到930种而1934年正常出版的期刊大约有1200种。我们知道,当时著名的知识分子,包括鲁迅、胡适、林语堂、茅盾等,都投身于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这些人更多的是为了一种人生理想的实现。民国时期是期刊出版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留下来的杂志都堪称难以估量的财富和宝藏。刊龄最长的综合性杂志——《东方杂志》《东方杂志》1904年创办于上海,初期是文摘性质的刊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