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斑病防治-方法

甘薯黑斑病防治-方法

ID:13806821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4

甘薯黑斑病防治-方法_第1页
甘薯黑斑病防治-方法_第2页
甘薯黑斑病防治-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甘薯黑斑病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甘薯黑斑病防治-图文识别技术甘薯黑斑病是甘薯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分布广泛,在华北、黄淮海流域、长江流域、南方夏、秋薯区发生较重。此外,病薯..甘薯黑斑病是甘薯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分布广泛,在华北、黄淮海流域、长江流域、南方夏、秋薯区发生较重。此外,病薯含有毒素,牲畜误食较多则可引起中毒,得气喘病,严重的可致死。【症状】甘薯黑斑病为害幼苗根部症状生育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侵害薯苗、薯块,不为害绿色部位。用带病种薯育苗或在带有病土、病肥的苗床上育苗,都能引起种薯及幼苗发病。染病幼苗茎基白色部位产生黑色近圆形稍凹陷斑,初期有灰色霉层,以后逐渐产生黑色刺状物或黑色粉状物,病斑逐渐扩大,严重

2、时病斑包围苗基部形成黑根,后茎腐烂,植株枯死。一般病苗叶色变黄且矮小。苗床受害降低出苗量,引起烂床。薯块染病初呈黑色小圆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轮廓明显略凹陷的黑绿色病疤,病部组织坚硬,病薯黑绿色,具苦味。贮藏期若高温多湿,由于薯块堆积接触,加上大量伤口存在,病害迅速蔓延,常使全窖发病腐烂。薯块上新生的症状与大田症状相似,病斑可深入薯内2—3mm,色泽反而较初期略浅。【病原与发生规律】Ceratocystisfimbriata称甘薯长喙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厚垣孢子和子囊孢子在贮藏窖、苗床及大田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种苗或种薯内潜伏越冬。带病或带菌的种苗、种薯、病土和病肥

3、为初侵染源。病菌能直接侵入幼苗根和茎基,也可从薯块上伤口、皮孔、根眼侵入,发病后再频繁侵染。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种薯及幼苗,其次是土壤、肥料、水流等。病部产生的孢子也能由气流传播和农事操作时人为传播。病害再侵染频繁,病势一般发展很快。病菌喜温、湿条件,土壤温度25℃左右,土壤湿度在60%时,最适于发病。结薯后期多雨,生理开裂多,病情加重。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重茬地或多雨年份易发病,窖温高,湿度大,通风不好时发病重。大田期地下害虫多,病情重。贮藏期薯块伤口多时,易引起烂窖。【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对入窖种薯认真精选,严防病薯混入传播蔓延。重病地应与其他作物进行3年

4、以上轮作,尤以水旱轮作更好。施足腐熟粪肥,及时追肥适时灌水,防止土壤干旱或过湿。做好地下害虫、田鼠的防治。适时收获,安全贮藏。应在霜降前选晴天收获。收获运输时尽量避免碰伤。新窖贮藏沿用旧窖时,要先铲除一层窖内壁旧土,然后铺撒生石灰粉或用硫磺熏蒸消毒,也可喷施1%福尔马林消毒。严禁伤、病薯入窖。做好贮藏窖温、湿度管理。经常检查,随时清除病烂薯,以免传染。苗床管理,在前3天将床温提高到35—38℃,以后床温不低于28—30℃,以促进伤口愈合。高剪苗,离炕面3cm左右剪苗,可除去容易感病的地下白色部分。种薯处理,温汤浸种。种薯处理是预防黑斑病的关键措施。将种薯在51—54℃恒温水浸种1

5、0分钟;或用下列药剂进行种薯处理: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5分钟;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种5分钟,可有效地防治甘薯黑斑病。www.123scweb.comwww.456scweb.comwww.789scweb.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