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63126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4
《导学案教学模式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导学案教学模式初探“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课堂教学始终是主渠道。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在学法指导上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还能做哪些工作?这些都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
2、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景,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性与主体性品质。学案的组成部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设计“导学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案的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
3、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一、依据学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
4、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自学智能。二、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导学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
5、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智能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三、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2要求,尤其是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超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
6、,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存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归纳智能的提升。四、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
7、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五、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形成
8、个体的创新能力。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教师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