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55925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浅谈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有效性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有效性分析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评价机制评价体系 [论文摘要]文章以教师评价机制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作为评价的依据,分析了高等教育领域现行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试图论证在当前形势下,高教领域中即时评价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并以教师评价体系为基础讨论即时评价机制的相关操作办法。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教师评价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追求,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高校教师个体发展以及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具有导向作用。但是在现行评价机制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端,因
2、此,针对现行评价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建立新的即时性评价机制,不仅对我国高校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行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们主要从现行评价机制中的道德评价和职称评定中所存在的问题,来揭示现行评价机制的弊端。 1.道德评价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相脱离的倾向。“评价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评价主体系统地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与评价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高校,正确地把握高校教师的需要特
3、征,不断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并据此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相应的评价机制,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绩效,还对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在教师评价机制中各项因素的效用如何呢?一直以来,我们对教师角色有一个这样的定位:做蜡烛、做铺路石,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于是,我们用来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主要途径就是不断鼓吹、宣传敬业精神、师德师风。但是原则的正确性并不能取代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当我们一次次用师德师风宣讲甚至用比赛的形式来试图提高师德师风的时候,事实上,我们提高的只是
4、“道德表述能力”而非道德能力。为了弥补空洞说教的不足,教育领域中道德评价的落脚点,往往归于在教育工作中达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和升华,以及良心的安宁。这种将良心的追求与个体的精神价值结合起来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进行,灵层次的审问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是有强烈的唯美震撼的。但是,道德评价的个体感知特征和非量化性必然使得内容与形式相对分离,从而造成一个现象:为了维护道德的尊严或者为了符合宣传要求,而将道德建立在政治理论上,从而使得高校教师道德评价形式化、空洞化。突出表现为:在学校所进行的道德评价中,
5、越来越关注社会所宣传的某种政治性的思想规范和原则,通过以黑格尔辩证法为代表的逻辑体系或者“国家黑格尔主义”的理论基础,以合理化的观点压抑了思想的真实性,一味地要求我们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以“假话、空话、套话”来表达与社会规范相一致的想法,造成了道德评价和真实生活的脱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恰恰忘了,思想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之中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也就是说4,并没有独立的思想活动,它包含在人类各种活动体系之中,当我们用那些空洞、苍白的形式以及没有说服力的理论来作为评价基础的时候,它恰恰向教师提
6、供了一个错误信息:“社会所认可的某种要求是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它是可以被隐蔽修饰并加以美化的,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言行是否合乎要求,表现是否符合要求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合乎要求的假象存在”②。这样的教育活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马克思曾指出:“它们是什么样的,这同它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它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它们怎样生产一致”③。针对这种形式化的评价基础,必然产生形式化、工具化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2.职称、职务评审等结果性评价中存在的制约性问题除了道德评价,在现行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内,对个体的评价可以
7、用两个结果.f生的东西来表达:职称、职务。一般隋况下,社会对一个教授、处长的认可显然要超过一个助教、科员。就高等教育领域的现状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资历”对“努力”的制约。目前高等教育领域论资排辈、以年龄作为主要标准的晋升机制导致了尊重需要的满足对个体行为评价的不充分,甚至相对脱离的状况。我们看到一个研究生助教到教授一般情况是:2年助教一5年讲师一5年副教授一教授,这个体制最明显的特征是抹杀差异性,从而消解了晋升与个人努力的紧密联系。二是“关系”对“努力”的制约。由于“关系”的存在使得个
8、体在业务上的努力转向营造关系方面的努力,从而使尊重需要的满足对人的评价发生方向性偏差。三是“标准”对“努力”的制约。我们生活在一个迅速变革的时代和开放的社会,主导社会的成年人群体和新兴的年轻人群体之间的差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要大得多。但成年人群体控制着社会的主流宣传渠道和话语环境,这样,年青一代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标准掌握在成年人群体中又呈现出相对的保守,而“变革”与“保守”的冲突在奉行正统的高等教育领域内则表现为时代要求的努力方向与标准要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