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52919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4
《高井热电厂目标管理降低发电综合水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标管理降低发电综合水耗 来源:北京高井热电厂 作者:叶红 字体:大 中 小 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作为一个具有40多年历史的老厂,建厂时设计能耗水平比现在新建的大机组能耗高,因此,采取各种手段节能降耗、节约发电成本是该厂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影响企业发电成本的主要物质能耗包括发电用煤、发电用水、发电用油等。发电企业一般将发电1千瓦时的用水量作为衡量发电用水的指标,称为“发电综合水耗”,即在一定的计算期间,用水量与发电量的比值。发电综合水耗是一项衡量发电企业设备状况、生产管理、经济效益等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因此,降低发电综合水
2、耗是降低企业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2006年初,高井热电厂成立了“降低发电综合水耗”课题组,着力开展节水的具体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该厂累计耗水量1465.5万吨,比2005年下降532.3万吨,节水量占在京电力企业节水量的50%以上;累计综合水耗4.23千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1.06千克/千瓦时,发电综合水耗完成值达到了该厂历史最好水平,节约发电成本约930.6万元。转变管理理念 以前,该厂的节水工作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对于节水指标,厂一级
3、不仅要确定工作目标,还要确定各项工作任务。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一,家长式管理造成厂内各部门、公司的主观能动性下降。由于指标和工作都是由厂里下达的,厂内各单位只是被动地实施,不能主动地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开展节水工作;其二,管理部门既要管理指标,又要布置工作,还要监督各项工作的进行情况,容易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其三,对于节水的考核和激励不够。在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当有的部门、公司安全生产任务较重时,就降低了对节水工作的重视,造成了节水工作的拖拉和无法取得实效。 为扭转这一现象,该厂采取了目标管理模式,将全厂的
4、节水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子目标布置给厂内各个部门、公司。厂一级只负责对各部门、公司工作和指标进行考核;各部门、公司负责子目标的完成。由此,提高了各二级单位的积极性,促使各二级单位根据所负责的节水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主动完成。 以节能管理网、节能监控网为依托,该厂成立了以生产副厂长为组长的节水组织机构。通过节水组织机构的建立,明确了厂内各级单位在节水工作中的职责,一改以往厂一级主抓各单位落实情况的状况,形成了全厂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深入调查研究 节水工作组对全厂的发电用水系统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查找不合理耗水问题。组织
5、做全厂水平衡试验,摸清设备各部耗水量,并根据水平衡试验结果绘制全厂水平衡图,通过采用收耗相等和同类比较的方法,对全厂的发电水耗进行定量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该厂各系统消耗水量较大的分别为循环水系统、灰渣水系统、工业水系统、消防水系统、化学水系统、汽水系统6个主要系统。其中:循环水系统的水损失主要是蒸发损失和排污水损失,每天蒸发损失的水量约2.4万吨,占全厂水损失的49%;灰渣水系统的水损失主要是灰渣水的外排,由于脱水仓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每天外排水约1.44万吨,占全厂水损失的30%;工业水系统的水损失,主要是2号排水口清污水未
6、分开,造成外排和1号排水口闸板不严导致漏流产生,每天大约损失水量0.48万吨,占全厂水损失的10%;化学水系统的水损失,主要是化学自用水(冲洗水等)造成的,每天约损失水量0.22万吨,占全厂水损失的5%;消防水系统的水损失,主要是生活清洁功能用水,每天约损失水量0.19万吨,占全厂水损失的4%;汽水系统的水损失,主要是化学制水补充到热力系统后的循环过程造成的(包括系统排污、阀门泄漏、高脱排汽、设备拌热排汽、热网补水等),每天大约损失水量0.12万吨,占全厂水损失的2%。 在对全厂消耗水系统耗水量进行定量分析后,高井热电厂对全厂
7、降低发电综合水耗目标进行了分解。2005年,该厂全年的发电量为37.74亿千瓦时,耗水量为1997.8万吨,发电综合水耗为5.29千克/千瓦时,年水费共计3923.2万元。根据调查分析,2006年该厂将发电综合水耗定为低于4.5千克/千瓦时,全年耗水量定为低于1547.8万吨,比2005年减少用水450万吨。总体目标确定后,该厂组织相关负责部门,根据实际用水情况,按照耗水系统将用水指标进行分解,确定了每个耗水系统的全年用水指标和节水目标,每个用水指标确定负责的部门、人员,制定实施措施并限期完成。完善奖罚机制 制定并完善各项制度
8、。为加强制度的约束性,使全厂各部门自觉做好节水工作,由综合计划部牵头,制定并完善了《工效挂钩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经济技术指标考核办法》。两个管理办法相辅相承,一个侧重于经济责任考核,一个侧重于任务管理。首先,在制度中明确了各部门、公司一把手作为经济技术指标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