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分析

ID:13733265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2009——2010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分析_第1页
2009——2010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分析_第2页
2009——2010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分析_第3页
2009——2010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分析_第4页
2009——2010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2010学年度徐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分析一、成绩统计单位语文语文附加均分优分率及格率均分优分率及格率徐州市区92.34043.0323.554.9553.35丰县95.15051.78234.8148.37沛县94.42049.7823.566.4454.81铜山县98.420.0264.3725.412.6466.37睢宁县95.42052.5322.121.3942.54邳州市97.64062.3723.9310.2455.42新沂市90.68037.7222.837.6848.89贾汪区97.15061.0523.585.4

2、453.61全市总计95.46053.7923.557.1853.26二、试卷分析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情况分析:第1题:错误集中在A项。第2题:此题错误率较高。选D较多,不知道“根据”是介词。B项是正确选项,但“一向在媒体面前低调的中国此次的直率受到关注”一句中的“直率”对学生误导很大。第3题:压缩语段,提取信息,属于常规考题,难度不大,但学生组织语言能力欠缺,遗漏要点,不能准确筛选出核心信息,概括不全面,抓不住重点;二是语言组织上很少有学生能够采用规范的下定义的判断句式,正确的语言组织应是“公信力是……的能力”。考生要抓住主要信息。第4题:要求仿写,

3、属于常规考题,难度不大。学生平均得分4分,得分较高,答题情况较好。但一是褒贬不分,对“圆”的理解不够透彻,甚至出现偏差,很多学生理解为贬义词“圆滑”,致使仿句出现整体偏差;二是比喻不当,较多学生把比喻重点不是放在“圆”上,而是放在“滑”上,结果写成“如泥鳅一样”“如香蕉皮一样”等;三是虽然注意使用了比喻句,但在句式特点和内容的吻合性方面做得不够好,如有的学生写成“像磁铁一样,拉也拉不开”,“像泥巴一样,一踩就变形”。教学建议:1、做到基础知识复习常态化,力争“一日一小练,常练不断”。2、讲评要帮助学生分析病因,做到“练后有得”。文言文阅读答题情况分

4、析:总分19分,抽样统计均分12.4分左右,得分率65.3%。主要是选择题正确率较高。第5题,实词虚词释义。错误率稍高,均分1.8分,得分率60%。主要问题:一是因为学生错误理解了虚词“以”的语境义,原意是“太史令庾俭,因为他的父亲庾质在隋朝时说了占卜预测吉凶之事,违背了隋炀帝的意愿,被打入牢狱”,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把“言占候”错误理解为官职,所以就把B项中的“以”理解为“凭借”,学生意为“太史令庾俭,凭借他的父亲庾质任言占候官职,违背了隋炀帝的意愿”;二是学生对A项中“祥”作“预兆”、C项中“会”作“符合”所见不多,理解错误。第6题,信息筛选题。

5、此题错误较少,均分2.4分,得分率80%。第7题,内容概括题。此题错误较少,均分2.3分,得分率78%。D项“终因醉酒而死”文中无依据,大多数学生能够看出来。第8题,翻译题:总分10分,均分5.9分,得分率59%。第一句,几乎不失分。第二句,得分较低,大多得1分。主要问题:一是几乎无人能准确翻译出“非”字的;二是对“亲”字的古今异义不够理解,不能结合上句分析。第三句,均分2分。主要问题:一是“惑”属被动,大多学生没能结合语境进行准确翻译。教学建议:1、抓住基础,多做实词、虚词的积累、句式训练。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境意识。3、部分学生书写不够工

6、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得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点强调,强化书写的规范性。诗词鉴赏平均得分5.9分,得分率59%。突出问题:第一小题,存在的共性问题:一部分学生没能指出融情于景的手法,或是不能准确使用诗词鉴赏的相关术语,如“借景抒情”“容情于景”“寓情于景”“由景生情”等;一部分学生对诗词鉴赏的答题格式把握不足,答题思路不清,此题答案点由三部分组成,即手法、景和情感,学生答案的构成普遍残缺,一般只能兼顾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对诗歌抒发的情感多是主观臆测,如“抒发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痛”等。第二小题:问题较少。一部分学生理解有误:如

7、说“山鸟”指隐士,“井梧”指百姓。第三小题:失分率较高,第一问90%的学生不得分。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诗歌内容进行大致梳理,最多能把作者的情感表述出来,但很少有学生能将此诗与一般古人所写悲秋之诗作对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看不出与一般诗有何区别;一部分学生对“格调高致”不理解,影响了答案组织。教学建议:1、深化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和对文本的关注。2、注意一些诗词鉴赏术语的运用,平时给学生提供一些鉴赏范本。名句默写总分8分,平均得分5分。错误较多的词语有:“锱铢”中“铢”写成“珠”;“夙”写成“宿”;“抟”不会写;“见”多写成“现”;“太守之乐”中的“之”多写

8、成“知”;“不知天之高也”中“天”多误写为“山”。课外名句不会写。教学建议:强化字字落实;强化易错字意识;关注名句中的通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