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讲义(下编)

外国文学讲义(下编)

ID:13732722

大小:218.0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8-07-24

外国文学讲义(下编)_第1页
外国文学讲义(下编)_第2页
外国文学讲义(下编)_第3页
外国文学讲义(下编)_第4页
外国文学讲义(下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讲义(下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  编本编讲述十九世纪欧美文学。十九世纪欧美文坛百花齐放、辉煌灿烂。紧随着世纪之交席卷全欧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欧美大地扎下了深根,取得了迄今为止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成就。随着又一个世纪之交的到来,现实主义文学一枝独秀的文坛像上一个世纪之交那样开始噪动了,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反传统的文学思潮争相破土而出,为二十世纪文坛现代主义大型交响乐奏响了序曲。第一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 概 述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1789年法国大革命摧毁法国封建制度根基,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展开殊死决战。俄、普

2、、奥组成“神圣同盟”,联合法波旁王朝残余势力进行反扑,雅各宾党人专政后,拿破仑上台横扫欧洲封建势力,维护资产阶级自由派革命成果,同时又演变为掠夺性侵略战争,终于在“神圣同盟”的围攻和民族主义反抗的双重打击下败下阵来。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7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金融王朝加剧贫富两极分化,无产阶级和中下层人民革命、民族独立斗争等此起彼伏,终导致1848年席卷全欧的大革命。浪漫主义文学在此背景下由盛而衰。㈠、法国大革命所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启蒙运动直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经过大革命后深入人心,激发了个性解放和感情抒发的要求。法国执

3、政府也出现自由主义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立法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个人独立、个性发展、极端自由等等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派作家往往从全局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充分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以及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如“世纪儿”、“拜伦式英雄”等等,都由此而产生,其共同特征便是失望、忧郁、孤独、傲世独立、消极或积极地反抗。其次,《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法则,承认优胜劣汰,不择手段,形成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

4、、小资产者试图通过巧取豪夺,甚至发革命财、战争财,有朝一日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摇身一变而成为新的人上人。飞来好运、梦想成真的普遍的社会心理。再次,无论大革命中失去天堂的贵族还是革命后理想未果的启蒙主义信徒都有着失落、悲观、苦闷、彷徨等不同心态,为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后,作家们先是为法国大革命而高歌,而后又不理解、消极颓唐等众多倾向,也是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动因之一。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形而上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因为,康德认

5、为人的精神具有天生的几种能力:对时空的直觉,对原因、现实和整体的理解等。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人能够建造世界。而在道德方面,则只有自由人的选择才能决定一切优秀作品外在的或更高的法则都不能主宰人,人的尊严在于获得理性自由。费希特也认为现实只是人的一种创造,反对自在之物能限制人的悟性,人是征服者,人能对自然起作用,他强调天才、灵感、主观能动性,这与浪漫主义更为合拍。谢林认为知识、信仰和愿望的统一构成人的最高目标。黑格尔的辩证法则为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主义的个性披上理论外衣,黑格尔认为世界的真理存在于不断变化的历史中,而精神就是历史,历史将理性和非理性、必然和偶然、感觉和非感

6、觉混合在一起。人是自在的和自为的,在这个意义上,人是绝对的、自由的、无限的。这也为浪漫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理想社会没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阶级互爱、各尽所能的梦想,更是浪漫主义文学理想的源泉。㈢、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进程。作为文学手法,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古已有之,两者的区别在于,现实主义写本来有的,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浪漫主义写应该有的,按照作家的理想设计生活。而作为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则专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大地风行的大量使用浪漫主义手法的文学潮流。这一文学潮流最早发端于英国和德国,彭斯和布莱克在诗坛发出先

7、声,华兹华斯和柯勃律治于1798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在诗坛称霸一方;德国则是浪漫主义理论策源地,施莱格尔兄弟等早期浪漫主义理论家在《雅典娜神殿》等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研究、宣言和诗歌创作,表现出行;德国浪漫派的一定声威,法国也在斯塔尔夫人和夏多布里昂的开创下,跟上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一次浪潮。紧接着,英国拜伦、雪莱和济慈等年青诗人的诗作于1815—1825年风靡欧洲,形成第二浪潮,法国拉马丁、维尼、德国霍夫曼、意大利白尔谢、曼佐尼、佩利柯等群起响应。第三浪潮在法国兴起,雨果扛起大旗,与古典主义展开“欧那尼决战”取得成功后,乔治·桑、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