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分析.doc

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分析.doc

ID:13725183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4

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分析.doc_第1页
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分析.doc_第2页
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分析一、引言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表明,伴随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将发生规律性转移。首先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随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将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克拉克(1940)利用不同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对这一规律作了验证,该规律被称为“配第一克拉克定律”。在此基础上,库兹涅茨(1971)、钱纳里、艾金同、西姆斯(1970)。钱纳里、鲁宾逊、塞尔奎因(1986)又分别进行了国别范围更广,时间跨度更长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定律。改革开放以来

2、,苏州市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协调、二者之间应该呈现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二、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状况    产业结构演进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苏州在改革开放后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大潮中抓住机遇实现了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过程也就是产业结构不断演进的过程,1978年至今苏州地区的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已经由28.1%下降至2.2%;第二次产业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但经历了几次波动;第三产业

3、也基本呈上升的趋势,在2000年达到了37.6%,此后又略有下降。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动符合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上海市在2000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已经达到50.6%,基本实现了从原来以工业城市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市的转变,相比之下苏州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则显得相当缓慢。    三、产业结构调整对苏州市就业的影响分析    1、从GDP及就业的产业构成变化看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    表1、从业人员及GDP在各产业所占的比重(%)  资料来源:苏州市2005年统计年鉴,Ⅰ、Ⅱ、

4、Ⅲ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下同    从各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幅与GDP比重的增幅看,1978年—2004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幅仅比GDP比重的增幅高出3.8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幅比GDP比重的增幅高出2.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幅比GDP比重的增幅高0.56个百分点。这说明第二产业平均每单位产值的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由表1我们考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联系,会发现苏州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很不相称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讲,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  2、从产业

5、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的角度看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3    表2选择年份产业结构偏离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及人均GDP变动    前面的分析告诉我们,苏州就业结构水平大大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水平。为了更深入地考查三次产业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情况及就业增长的变动趋势,我们采用结构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两个分析工具。  表2显示:(1)第一产业在改革初期结构偏离度已为-0.55,说明当时已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和隐性失业问题。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偏离度逐年偏离零值越来越远。2004年,该值为-0.84,说明第一产业农业不仅不能吸收更多

6、的劳动力就业,相反成了使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出的部门。(2)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且愈来愈向零值靠拢,这说明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正在向均衡状态靠近,在这段时期从其他部门转移出的劳动力大部分被第二产业吸收。(3)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值但不大,这说明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正在向均衡状态靠近。在这段时期从其他部门转移出的劳动力有一部分被第三产业吸收,在未来,第三产业仍有继续接纳劳动力的能力。  从总体上看,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差,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只有第三产业的1/10,

7、第二产业的1/9,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反映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的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自80年代呈现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0.42上升到1990年最高值0.58,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自90年代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90年代后期苏州市的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维持在一个低的水平,而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偏高,这说明我们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从事低水平的农业生产来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资源配置还极不合理,反映出苏州市产业结构的整体效益水平还比较低。1978-199

8、5年苏州市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表明第二产业GDP比重下降快于就业比重的下降,就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滞后于GDP结构的转换。这是因为第二产业在吸收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和解决就业方面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内部存在大量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工业结构的转化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较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贡献不大,因此工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