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16482
大小:4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4
《武陵源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武陵源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以武陵源建设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契机,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使武陵源顺应旅游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武陵源旅游品牌形象,促进武陵源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
2、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科技支撑体系、社会公平与亲近民生的社会发展体系、生态环保与舒适优美的宜居环境体系、宜游宜闲与文明和谐的旅游城镇体系,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的原则。武陵源区“十二五”科学发展规划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好地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14—的原则,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依靠科技手段和科技进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
3、益、生态效益三统一目标,探索出一条生态区可持续发展道路。(2)因地制宜、整体协调,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协调能力;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矛盾,力求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立足当代、兼顾后代,立足当前、考虑未来,寻求新发展模式的探索,不仅要考虑当前阶段的发展,更要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优裕的发展条件。(3)注重科技先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实施可
4、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注重寻求科学技术的引导和持久支撑,通过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变资源型经济为效益型经济,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实现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经济体系。(4)体现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自然系统相互协调并不断寻求平衡的动态过程,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持续发展。—14—(5)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广泛争取国内外的支持与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多元化投入机制。(6)坚持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开展科技创新的局面。坚持科教结合、以教育为基础,实现长远与当前相结合;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让可持续发展,做到资源优化配置、环境友好。(7
6、)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体现创新意志,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确立科技创新在我区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和应用奠定基础。二、发展目标总体思路:以生态旅游、生态人居为建设主题。十二五科学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为前提,以率先建成世界旅游精品为战略目标,努力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大力实施科技兴旅战略,力争建
7、成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总体目标:通过依靠科技进步,组织实施武陵源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14—1.整体协调目标。在谋求武陵源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把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与保护区域生态平衡、尽快发展经济与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作为同级目标。合理定位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明确生态环境敏感区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揭示各生态区域的综合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优劣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向,以及生态环境整治的方向和途径。充分挖掘系
8、统内部潜力,使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整体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生态系统目标。根据武陵源的自然条件优势和生态特点,完善自然绿色体系,规划建设一个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特循环系统;提高系统内物质、能量循环再生利用的效能,尽可能降低有害物质的积累和资源过度利用导致的生态破坏,提高系统本身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和自净能力,形成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水气声渣达标、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完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