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11282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我国居民高储蓄的计量模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居民高储蓄的计量模型分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高储蓄一直都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国家虽然出台了许多措施,但仍不见成效。高储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客观上的效率损失。本文主要利用1989—2004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计量建模的方法,对我国的居民储蓄函数进行估计,并通过之后的一系列检验,如自相关、异方差、多重共线性等,对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了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和名义利率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关键词]居民高储蓄;国民收入;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储蓄函数 一、问题的提出 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当期税后可支配收入与当期消费之间的差额。居民储蓄的产生,是
2、居民推迟当期消费的结果。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居民在进行储蓄时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作为补偿。另外,在宏观上,居民储蓄又是企业间接融资或是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重要来源。可以说,一国的居民储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自给自足筹集投资资金的程度。居民高储蓄现象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截至2006年12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6万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 自1996年以来,央行已连续八次降息,也先后出台了许多措施,诸如增加工资、取消保值储蓄、征收高达20%的利息税、实行存款实名制等等,但是我国近年来仍一直存在着高增长的居民储蓄和始终不振的消费需求共存的局面,无法用
3、现有的经济理论加以解释。我国的高储蓄现象是社会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收入增加,但真正要消费的人却没有足够的消费剩余。一方面,1978至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22.4倍,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也增加了18.5倍。现在,我国13亿人口人均拥有的存款已超过了1万元。但另一方面,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447,已明显高于国际上收入贫富差距0.4的警戒线。这表明,不断递增的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百姓。 2.制度性变迁的心理预期,使居民存款的预防性动机增强。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
4、这一传统美德的惯性作用的影响外,老百姓在对未来预期收人可能下降,预期支出可能增加的双重压力下,中低收入阶层早已不再把追求利息收人作为储蓄的主要目的,而是把预防性动机放在首位。从社会制度变迁的角度看,收入分配体制、消费体制、社会保障体制、价格体制、教育体制以及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居民更多地面临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预期增强,特别是支出预期过于刚性,他们在考虑收人的支配时,防范风险意识明显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显示,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4。现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职工下岗较多,就业问题十分严峻,直
5、接影响着居民的收人预期;不断上涨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居民生活的承受能力,买一套中档住房大约需要一个家庭近10年的收入;教育费用持续攀升,对于正常收人的家庭来说,没有几年的积蓄,上特殊的学校或上大学就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另有资料显示,此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面对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等尚未解决的医疗体制性问题,为预防不测,居民只能将余钱积攒起来。 3.资金不能及时向消费分流、向投资转化。目前制约消费升级的因素依然较多。一些居民有能力消费、愿意消费,但也难以消费或不敢消费,其中有些是由于不合理的消费政策的限制,使居民在用电、买房、购车和教育
6、等方面的消费门槛较高;有些是由于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消费服务落后;有些是由于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抑制了消费欲望,使资金不能向消费分流。 另外,居民储蓄快速增长也与资金不能及时向投资转化有关。1999年5月,国家启动股市政策之后,居民对股市预期高涨,大量的资金流到了股市。7月份后,股市火爆开始趋缓,居民的资金又开始大量撤出或又重新流回银行。此后几年,由于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股票市场风险莫测,居民投资股市的热情明显减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6年之久,直至2007年初,中国股市才出现拐点,行情看长。因此,投资房地产一度是近年来部分居民认为“更
7、为安全”的主要投资渠道。但2005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住宅价格增幅开始放缓,原本有购房意愿的部分居民和投资者又开始持币观望。可见,可供个人选择的投资工具十分有限,银行储蓄只能是多数居民不得不选择的投资方式。专家也指出,在对利率水平认可度有所降低的前提下仍然追捧储蓄存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目前投资渠道匮乏。 4.1996年以来连续八次降息,使名义利率低,但实际利率高,居民储蓄仍有利可图。由于多年来实行“双紧”或“适度从紧”的财政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