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ID:1370503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1

美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第1页
美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第2页
美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第3页
美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第4页
美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美地方治理比较:主体、制度与政策上世纪90年代后,“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改革议程广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所推崇。这一方面反映出冷战结束以后人们对自由民主与自由市场的信心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国内管理危机在继续不断努力。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随之而不断增多的社会问题,加上一些国际组织的积极推动,中国也以广泛而制度化的形式开始了治理变革,包括公共服务改革、立法改革、引入听证制度,等等。一种误解——一种“善治”目标与方式——通过比较加以说明提出一个比较的理论分析框架

2、,分方面进行比较,然后做结论——理念——主体——制度——技术——绩效一、文化传统与改革背景文化传统的比较——五个维度——沃尔曼和戈登史密斯在他们最近的一本书以及在更早期的研究中,把盎格鲁一美国人与欧洲人进行了比较。在书中,他们强化了这一观点,目的是要强调反映不同历史经验的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关于政府作用和范围,尤其是选举组成的地方政府作用和范围的评价、信念和期望是很不相同的。因此,沃尔曼认为,比如说,美国就存在一种“实施(地方自治)和地方主义的信念,这种地方主义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关于地方政府作用的争论都很少见”。他还

3、详细阐述了他认为在美国存在的其他一此很强烈的“价值观”。他指出了人们对杰斐逊派的个人主权观的广泛接受,这种观点强调个人主义及个人的参与,同时也指出了人们对麦迪逊的多元主义传统的接受,这种观点把选举组成的地方政府看作是民主决策的载体,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效率观,对这两种观点的回应可以在夏普的著作中找到(1973)。沃尔曼认为,英国人只强调效率观,相比较之下,美国人则强调多元主义和地方主义观,两者都忽视了对方。其实,在欧洲,也有学者认为,南部集团(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和北部集团(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英国

4、和荷兰)在对地方主义问题的看法上也存在明显差别。前者强调政治的地方主义义形式,在那里社群主义的价值观更强大,不同形式的地方代表是它的主要和基本特征。后者则强调法律的地方主义,他们一般都相信地方自治政府和分权的价值。他们认为,选举组成的地方政府作为一种制度在形成并传递公众服务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尽管习俗和习惯也起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的正式的宪法基础或者说佩奇所说的那种法律的地方主义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改革背景——在美国,治理主要是通过调整技术层面的权力配置尤其是政府内部的权力配置来提高政府绩效,回应当前治理存

5、在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内部解制型治理,而不关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美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政治哲学基础是人民主权和自主治理原则。自主治理原则又是由人民主权原则自接派生出来的,也源于合众国产生之前就广泛存在的深厚传统。人民主权至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地方民众自我管理地方公共事务,地方的权力是先天、自生的,而州和联邦的权力则是地方让渡的。这种地方“自主”被视为美国自由的原则和生命。美国地方政府是美国政府体系中历史最久远的,如托克维尔所言:“乡镇成立于县之前,县又成立于州之前,而州又成立于联邦之前。”(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

6、,商务印书馆,1988.P45)而这些地方政府一开始就享有高度的自治,其中的居民“享受真正的、积极的、完全民主和共和的政治生活”美国开国元勋中许多人极力宣扬建立联邦政府的种种好处,但是这并未降低他们对地方政府自主治理原则的充分肯定和尊重,他们认为:“各种比较微小的利益,必须由地方政府管理,这些利益会形成许多影响的溪流,流经社会的每个部分……”。(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P.83)自主治理的政治哲学理念不仅对美国地方政府“百纳被”模式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地方政府同州政府、联邦政府的

7、权力博弈和冲突中也居功至伟。正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自主治理理念,才使得美国地方政府同其他政府之间始终没有层级节制关系,从而完全为辖区居民所掌控并全力为其服务。文化差异的影响——我国是一个高权力距离的国家,公民倾向于等待政府的行动;而美国是一个低权力距离的国家,公民更愿意主动与政府合作。对公共利益(如环境保护)的理解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废物再利用程度常常被看作是衡量公众与政府合作程度的一个间接指标。在上世纪90年代,几乎全部发达国家都已经实行了某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处理,这一工作明显地要依赖于公众合作。而在高权力距离的社

8、会中,公众会认为处理这类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是政府的当然责任,他们会期望或抱怨政府行为,而不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双重转型时期,一方面,——总体上看,治理机制的变革是与社会转型的过程密切相关的,而其实质在于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二、治理主体与制度结构——治理结构的差异(分散化与集中化)中国的列宁主义组织结构——僵化、破碎、精英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