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337省道南京龙潭新城段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37省道南京龙潭新城段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毕业论文第一章总说明一.设计概述1.课题名称:337省道南京龙潭新城段扩建工程初步设计2.设计要点: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337省道南京龙潭新城段的某段,设计为四车道宽度。路段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呈倾斜,自然坡度较小。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车速为80km/h。3.工程设计依据(1).沿线自然地理情况1.1地形地貌南京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境内河网密布,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呈倾斜,自然坡度较小。地面高程多在2.0~2.8米之间,平均为2.4米。东部为低洼圩区连接原道路,中部为半高田
2、地区,西为高田地区。1.2气象水文南京地处温带,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上下,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无霜期230天左右,日照约2000小时,农作物生长期长达9个月。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气候特点: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秋初多台风,3~8月降水量占全年雨量的63%。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河渠组成。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1.9~2.5m,其年变幅lm左右。1.3地层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东部第四系较厚,前第
3、四系均被覆盖,西部前第四纪地层广泛出露地表。据地表出露及勘探资料分析,区内前第四纪地层发育不全,仅见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地层。101.4地质构造从区内构造特征反映,不同体系的构造断裂面错纵复杂交织在一起,岩浆的侵入穿插使其更加复杂化,褶皱遭受后期的破坏,己很难恢复本来面貌。区内高角度压性结构极不发育,地层产状较缓,低角度的推覆构造强烈,地表广泛分布的泥盆系多推覆于新地层之上。1.5地震及区域稳定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
4、速度为0.05g。(2)交通组成预测该路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下表:1-1预测交通组成表车型解放CA10B解放CA30A东风EQ140黄河JN150黄河JN162黄河JN360长征XD160交通SH141交通量18020011017015060200220年交通量增长率5%,柔性路面设计寿命15年,刚性路面设计寿命25年,路面材料参数取规范中的数值,进行柔性或刚性路面设计。(3)主要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及指导用书: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
5、0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TG(D50-2006)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8.道路勘测与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9.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路线设计总则:摘自<<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路线设计应先作出总体设计,再结合主要技术指标的运用,进行路线方案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效益等有较大影响时,应做同等深度的多方案技
6、术经济比较.10(1)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注意与铁路,航运,空运,管道运输等的配合,协作,并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进行方案研究,合理选用主要技术指标.(2)路线设计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应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特别注重线形设计,使之在视觉上能诱导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同时,还应同沿线环境相协调.(3)路线与桥梁,隧道,立体交叉,沿线设施等构造物应组
7、成有一定风格的建筑物群,并利用绿化或工程设施改善它们同沿线地形的配合,消除因修建公路而造成的对自然景观的破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借助公路透视或三维模型检查线形设计同沿线景观的配合与协调,其他各级公路有条件时,也可利用公路透视图检验线形设计.(4)采用分期修建方案时,必须作出总体设计方案,并根据近,远期交通量以及资金筹措情况作出分期修建设计。分期修建的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并为后期工程的修建留有余地和创造有利条件。1010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一.说明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设计性强的一项工作。它是
8、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选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道路选线应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2)深入调查当地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3)力求路线短捷及保证行车安全。(4)选线要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的结合原则。(5)充分利用地形,搞好平,纵,横三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