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doc

刍议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doc

ID:13686110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3

刍议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doc_第1页
刍议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刍议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刍议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传统的“备课模式”固然有着可借鉴的价值,但其千篇一律的格式要求和统一的检查标准与新课程下教学的个性化和动态生成性要求构成了一对无法克服的矛盾。传统模式下,教师备课更多关注的是怎样符合规范化要求和应对各级领导的检查,很少关注其实用价值。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的导向容易导致相互抄袭教案、改头换面重新使用旧教案等现象的出现,备课和课堂教学成了“两张皮”。备课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沉重负担,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备课的积极性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怎样改革陈旧的备课模式,使之符合新课程理念呢?我觉得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重科学管

2、理为教师松绑科学的管理方法应将备课、上课、测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三者的综合评价让教师树立整体意识,从而激发教师增强备课质量观,淡化备课的应检性。对教师备课的评价应该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备课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灵活多样,要体现因课程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因教者而异的原则。如活动类课程,应以场地、器材、学具及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准备为备课形式;科学实验课应着重花工夫做好实验的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这些类型的课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性,有些教学目标可以预设,有些教学目标则不可预设,有些活动可以计划,有些活动则不可计划,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时有些教学

3、设计内容可以在教案的文字中写出来,而有些教学设计内容则要“记载”在教师的思维中,如果教师在备课中写出这种带有个性化的“思维教案”,也无可厚非。而教龄长、经验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划批注”,只需备简案就可以了,要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如果我们要求教师的教案过于详细、完美,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又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形成了束缚,剥夺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其教学效果未必理想。二、同伴互助促进专业成长即使是一名成熟的老师,教学艺术也是无止境的。每一次研究教材、每一次设计教学思路、每一次授课都会有一些新的困惑、新的收获,用教案的形式记录下来,留待以后做进一步

4、的思考、完善,将是一件非常有益于教学的事。要在独立备课与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强调集体备课,通过同伴互助,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因而每位教师都能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三、教学设计由静态转向动态传统的备课,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的思路来编写教案,教学过程完全由老师来控制,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可控制的。这种方案是静态的、单一的、机械的

5、,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活动内容、什么时间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做了规定。而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案应是动态的、多样的、灵活的和粗线条的,教师课堂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2,我们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材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四、提升课程资源利用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当前课程的综合化发展趋势,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科书不应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

6、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利的环境。教学中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纪念馆、展览馆、工厂、农村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五、教学预设与教后反思有机结合教师在授课之前的授课计划是教学预设,但新课程下的教案还应有课后的反思,即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新课程下教案的编写,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重难点分析和简单的提问设计了,必须包括教学

7、反思这一过程。按教学的进程,新课改下教案的编写应分为教前、教中、教后三个部分。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的反应,并据此拟定多种相应对策,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的“教学预设”编写方式,如教师可以设计“学习对象分析”、“知识背景分析”、“课堂学生问题预测”等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设置“课堂学生问题随记”、“课堂师生见解”等教学记录;课后教师则可设置“课后教学追记与反思”等内容,进行课后总结、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