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79407
大小:73.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23
《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 绘本是以简炼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艺术性和文学性的相互融合、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必备的特点,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唤
2、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绘本阅读更能丰富幼儿的语言,还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随之也和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相吻合。 我园在2006——2009年进行了宁夏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在早期阅读中发展幼儿思维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的研究。我们把早期阅读准确定位: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包括各种标记、商标、车牌号码、操作图谱、广告图册等等都是一种阅读。幼儿阅读可以是读书也可以是听故事、看戏,甚至观察人的表情行为,应当说,生活里处处都有儿童阅读的机会和阅读的内容,即学习从阅读开始。 通过研究我们形成了多样的
3、阅读方式如:设疑式阅读、符号转移式阅读、体验迁移式阅读等。探索出了有效的阅读途径如:专门的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多领域渗透的早期阅读活动、一日生活中的早期阅读、游戏中阅读等。 从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些研究都是仅仅限于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方面,没有深刻地挖掘阅读的多元价值。 依托“十一五”规划课题《在早期阅读中发展幼儿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本课题基于幼儿园阅读特色的实践探索性研究,因此,课题将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抓住教师对绘本的研究性阅读、对家长亲子共读和幼儿互动式阅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使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成长,幼儿园课程建设得到同步推进,并注重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4、 绘本的每幅画面都是绘本大师的手工作品,有别于现代电脑设计的生硬线条。绘本能带给孩子阅读的幸福感,对孩子视觉和心灵的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对文学素养、审美、感知、人格健全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绘本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绘本的图画语言比文字符号更加直观,更加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艺术审美的熏陶:目前优秀的绘本多数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不仅绘画精美,而且内涵丰富。 3、绘本阅读使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而这种能力的提升是不能单单凭借文字阅读来获得的。
5、 4、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使孩子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创造力和想象力无限扩大。 5、绘本最大的意义是:“让孩子像个孩子”。阅读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种游戏,一种娱乐!绘本阅读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快乐、感动、发泄……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研究: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二十一世纪,绘
6、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2、国内研究:在国内,绘本时代才刚刚到来。近年随着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多元取向,以及国内外绘本质量的快速提高,绘本大量进入了幼儿园的教育现场。但研究者们对于绘本的研究,多着重于阅读方面,也就是通过对绘本的阅读活动来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兴趣、及对文字的敏感性等。在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绘本里,以国外的经典绘本为主,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些绘本题材相当丰富,有关于友情的、亲情的,也有关于勇敢精神的、生命尊严的、自然和环境等等的,几乎涵盖了幼儿生活、成长的各个方面。优秀的绘本不仅仅是文学或故事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具有珍藏价值的
7、艺术品,即使是成人阅读,也能从中获益颇多。 3、绘本阅读、早期阅读与语言的联系与区别 绘本教学包含在早期阅读中,早期阅读是包含在语言教学中,更确切地说,绘本教学属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类。总之,绘本教学它本质意义上和常规的看图讲述故事教学相通而不相同。关键就在于它的自身特点是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式的表达。所以,我们要给儿童自主阅读的机会,把儿童为主的学习融合在绘本教学之中。 二、课题研究的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