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

ID:13660922

大小:5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3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_第1页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_第2页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_第3页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_第4页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修辞学的对象和范围一、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并不多,到了现代,使用的频率才逐步提高。修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客观存在的那个事物:一是指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描述,即关于它的知识。前者是客观存在物;后者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我们把前者称之为“修辞”,而把后者称之为“修辞学”。客观存在:修辞修辞主观认识:修辞学在给修辞下定义的时候,首先应当把这两者区分开来。到底什么是修辞呢?修辞,就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技巧,以及调整语言的一切活动。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修辞学是语

2、言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修”与“辞”本来是两个词。它们何时开始连用的?从我们掌握的材料看,它们最早出现在《易》经的《乾·文言》中:子曰:“君子进德修业也。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儿“修辞”的含义,与今天理解的不同。唐代孔颖达疏:“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因此,“修辞立其诚”是从政治的要求出发,作为君子居业的条件提出的。宋代王应麟解释说:“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

3、言。(《困学纪闻·易》)认为指的是既要求有内容、情感的真实,又要求言辞、文辞富有文采。之后“修辞”两字连用,在古代是指修饰、整理争讼用辞的本领,最初主要指口语表达的技巧。到了现代则既指调整和修饰书面语,又指调整和修饰口语。“修辞”不能混同于“修词”。“词”应指一个个具体的词儿;而“辞”指的是语辞,应包括词句和篇章,两者不能混用。二、修辞现象(一)什么是修辞现象在修辞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什么是修辞过程,一篇文章或一席演说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1.材料收集前提2.主题确定,材料取舍前

4、提3.写说发表修辞过程前两个阶段虽与修辞的关系密切,是修辞的前提,但终究不是修辞本身,第三阶段写说发表的全过程,才是修辞过程。(二)修辞现象和修辞过程的关系:1.修辞现象仅仅产生于修辞过程中。修辞过程有长有短:有的“随笔冲口一晃就过”,有的“添注涂改穷日累月”。但不论过程的长短,只要是在这过程中产生的语文现象,都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可以是字、词的选择,如: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寄来的吧?(儿童诗《爸爸的信》)这个“寄”字用得多么简练,生动,传神!这个“寄”字出自小孩之口,显得孩子是多少天真,纯洁,可爱!只有孩

5、子才以为笑可以用信寄。一个“寄”字就象一座桥梁,让我们沿着它具体地体味到孩子的妈妈和爸爸之间深厚的感情。它还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拉着妈妈的衣角,仰着笑脸观察着妈妈的眼睛,妈妈的眼角眉梢都是笑,笑也爬上了嘴角。孩子读不懂爸爸的来信,但是他却从妈妈的脸上读懂了。如果这句诗这样写: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给的吧?这首诗便失去了艺术价值,用“给”首先没有突出爸爸的来信,不象“寄”字一下就使人想到“信”,其次孩子的天真性格没有刻划出来,虽然用“给”在语法上是通的,但比起“寄”就有了用词的优劣

6、之分。修辞现象也可以是句或句以上的句群、段甚至章的调整。如章涉到整篇文章布局以及章、段的修改等。如:(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此诗中,作者的思维始终是建立在比喻上的,比喻思维贯穿了整个语篇建构过程,他把生命里程中的乡愁这种抽象的心理现象,具化为每一个历史时段上的实在客体,然后按时序组合形成语篇。2.修辞现象总是为适应一定的题旨情境才存在,而修辞过

7、程总是存在于特定的题旨情境中。如:千斤重担当灯草大字报像火箭炮。公社棉花高过天,流星擦落一朵棉。飘飘飞到银河边,织女拾起织一年。这首诗用了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而且多是毫无顾虑、漫无边际的假、大、空。今天看来,十分可笑。但在那个大跃进的时代,不“浮夸”就不适应社会,就有可能挨批挨斗。人们没有办法,只得随波逐流,违心的说假话。这就是当时特定的题旨情境。3.修辞现象学必然属于语文现象的范畴,它是运用语文技巧的结果。它有别于逻辑现象,文学现象,心理现象等非语文现象;又不同于语法现象,语音现象等语言现象。它有自己

8、的矛盾特殊性。(三)修辞现象的特性:1.普遍性。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修辞现象在人们的写说中无处不在,通顺的话是修辞现象,文理不通的病句也是修辞现象。“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因为燕山毕竟有雪花,使我们立刻知道原来燕山有这么冷。说“广州雪花大如席”,广州不下雪,夸张失实,后者就不是好的修辞现象。(2)修辞现象本身没有阶级性。它既可以存在于这一阶级、这一阶层人们的写说中,也可以存在于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