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盈余管理有益性的评说.doc

关于盈余管理有益性的评说.doc

ID:13659634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关于盈余管理有益性的评说.doc_第1页
关于盈余管理有益性的评说.doc_第2页
关于盈余管理有益性的评说.doc_第3页
关于盈余管理有益性的评说.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盈余管理有益性的评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盈余管理有益性的评说摘要:本文对盈余管理的评说,基于从“私心”产生“爱心”,有了“爱心”就能够产生经营好企业的动机,阐释盈余管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是一种坏事,反而能促使管理者经营好企业,应该是一种良性理念,同时它的出现也说明了财务管理的成熟度。关键词:盈余管理有益性有效性评价1、引言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研究在国外会计学界已有20年左右的历史。我国从1993年颁布新会计准则,就意味着会计法规体系走向规范化,随后证券市场开始建立并得以快速发展。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也悄悄地、漫漫地发挥着作用,优胜劣汰的竞争使得人们的荣誉感意识越来越强,

2、以至于由起初的悄然变为公开,到现在出现盈余管理并越滋生越频繁越普遍,这就引起人们的关注,迄今它已经被业内人士评述很多年了,关于它的产生是喜是忧,是好是坏,众说纷纭。大多人把它和操纵利润等同考虑,极少人把盈余管理和操纵利润分开评价,认为两者是两回事情。析其争议的根本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对盈余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谈论它得看专家们是怎样认同的。先看看国外,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TSco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按照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

3、;雪普的定义,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国内业内部分人士对盈余管理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产生各具特色的评价:蒋丽在论文题目为《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2006年两岸会计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指出:盈余管理是指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不违反相关的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的手段,同时运用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赢余信息披露及生成或与其相关辅助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误导报告使用者对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基于这些会计数据的契约,

4、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谁来管管“盈余管理”》(朱荣整理自中华财会网(www.e521.com)2003-09-30)中说: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决策基础的利益关系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后果。夏立军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中提出: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章美珍《‘盈余操

5、纵’与‘盈余管理’4对修订法规的启示》(中国审计: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中则强调,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structure)交易以有意的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过程。还有人评说: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2、盈余管理有益性原因在

6、会计学界,关于盈余管理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大多人评说盈余管理在社会上属于公司管理者不良行为。但是,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辨证的,笔者觉得,对公司来讲,公司管理者总是要把管理者个人利益和公司的短期利益及长期利益结合考虑,但管理者个人利益不是盈余管理的根本目标,原因是谁都知道只有锅里有饭碗里才会有饭的道理。所以对盈余管理,在公司理财问题上应该公正的去评价。这里,就有一个“私心”产生“爱心”的问题,早在先秦时代,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即“爱人”的主张,《论语》对于仁的解释很多,究竟仁的内涵是什么?仁的真谛是什么?从最具概括性的话来看,仁就是“忠恕”,就

7、是“爱人”。孔子对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忠”是指尽自己的心力以助人,是人与人相互间的行为准则。孔子很重视“恕”,给“恕”下了定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我自己不愿意的,不要用来对待别人。亚圣孟子也十分重视扩充先天的仁、义,他为此继承和发展《中庸》的性由天授的观念,提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相通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尽”,扩充。“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人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就能认识自

8、己的本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