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志于学”:求学之基 “不逾矩”:求学之果.doc

简谈“志于学”:求学之基 “不逾矩”:求学之果.doc

ID:13657752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3

简谈“志于学”:求学之基 “不逾矩”:求学之果.doc_第1页
简谈“志于学”:求学之基 “不逾矩”:求学之果.doc_第2页
简谈“志于学”:求学之基 “不逾矩”:求学之果.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简谈“志于学”:求学之基 “不逾矩”:求学之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谈“志于学”:求学之基 “不逾矩”:求学之果  论文关键词:“志于学”;“不逾矩”;动机;效果  论文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志于学”是圣人求学的动机,这是求学的逻辑起点,也是求学的基点;“不逾矩”是圣人求学几十年结出的丰硕成果。无“志于学”之恒心,就不会有“不逾矩”之硕果,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志于学”:求学之基    何谓“志”?朱熹说:“心之所之谓之志”,“志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1]可见,“志”指的乃是一种“志向”、一种“追求”、一种“意志”、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志于学”指的就是将“求学”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志向且对

2、之矢志不移、念念不忘。“志于学”这是求学的逻辑起点,也是求学的基点;同时,“志于学”也暗含了圣人求学的动机,将对“学问”的追求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  古之圣人学习的动机是有“志”于“学”,而世人学习之动机不外乎以下几种: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为父母争口气;为了回报某一个人;为了“黄金屋”,为了“颜如玉”;为了将来找份好的、体面的职业;为了自我的成长,创造幸福的生活。席勒曾经将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禄之徒,一类是哲学之才,他们求学的动机与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利禄之徒,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今后的生计,是为了“获得官职以及官职所带来的好处”,所学的知识不过是“利禄之学”[2]“仕而优

3、则学”,“学而优而仕”[3]。而哲学之才的动机和目标就是知识本身,“其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知识的圆满;只要探究的问题概念尚未融会贯通,只要还没有达到其技艺和常识的中心,并能坦然把握全局,其高贵的求知渴望便不会停歇”[4]。即孔圣人言之“志于学”之动机。利禄之徒求学,是由于外在的刺激和动力,乃“他趋”;而哲学之才求学,其动力就是学问本身,是内心对知识的向往与渴望,因此其动力乃“自趋”,超然于“功利”之上。  孔子做出了“志于学”这样的人生选择,显然他所选择的是一种“志向”、一种“追求”,这与当时的主流文化无疑是相悖的,而这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孔子正由于立“志”于此,以“学”作为

4、其“求学”之根本出发点,才造就了他精彩的人生。在“超强社会化”的背景下,人们求学之“志”也被无情的消解了、扭曲了,人们变得平庸,注重的是怎样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未来的职业,而作为“求学”最为重要的动机却在无形中被消融于“适应”的话语霸权之中。可以说那种指望逃离真正“学问”而获得一时之需的求学动机,最终只能是使自己变得虚无。因此,纯化世人求学动机,回归理性的求学动机底蕴才是正确轨道,才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不逾矩”:求学之果3    纵观孔子求学之路,十五岁开始学礼,不改其志,历时十五载,学至三十岁才精通,并

5、能凭关于周礼的学问立足于世,故日:“三十而立。”“有以自立,则守之因而无所事志矣”[5],这乃是其“志于学”的最初成果。若用今人之眼光,此时的他已经有了一技之长,足可以安生立命了。然而孔子之时,正值天下无道、“礼崩乐坏”,其立于礼,欲行礼于世却不通,迷茫有惑,要解惑,必反思所学,顺应社会。在此情形下,孔子由学转向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6]。思问《礼》于老子,思礼之闭塞不行之根由,从而以“礼”为基本内核,创建仁学体系,用“仁”救世解惑释疑。至四十孔子不再有惑,故日:“四十不惑”,“于事物之所以当然,皆无所疑”[7]。但孔夫子对此仍不满足,因为其所“不惑”,还仅仅局限于“人道

6、”,“天道”对其来说还是一块未能开垦的处女地。因此在这之后,他又把目光由人道转向天道,开始习天命。“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8]故日:“五十知天命”,“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9]至此既可以“仁”、“礼”解惑答疑,又可以天命释世超脱。天下没有不可解释、回答的疑难,不仅人生遭际、社会治乱能够从容应对,甚至其他学派的责难、攻讦也能够坦然面对,进而,连隐者的讥讽亦能宽容、理解。因此六十岁的孔子便觉“耳顺”,不再感到他人主张、观点“逆耳”。下能知不惑于世事,上又知天命,更能容纳异己意见,至七十岁孔子便能随心所欲,又自然而然地不越“仁礼”、天命,此即所谓

7、“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么,在“利禄”动机熏陶下的治学之果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其结果是成为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有用的机器,抑或是政治洪流漩涡中的奴隶或是牺牲品。“就像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而不像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0]_因此,仅仅从“未来职业做准备”、为“利禄与功名”做准备,凡此种种求学之动机都不能满足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它往往使人们求学之路发生扭曲,甚至异化人们的求学之路,成为求学道路中的障碍,难以结出求学的丰硕成果。  三、“志于学”与“不逾矩”之关系    恰如前面所述,“志于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