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_——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的思考

归去来兮_——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的思考

ID:13644281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归去来兮_——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的思考_第1页
归去来兮_——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的思考_第2页
归去来兮_——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的思考_第3页
归去来兮_——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的思考_第4页
归去来兮_——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_——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归去来兮_——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现状的思考张彩虹 发布于:2006-07-1212:12近期中国电影创作态势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格局,一方面是知名导演的大投入、高成本的国产大片与香港电影争夺新年黄金档期,密集投放市场。另一方面是新生代导演艰难筹资拍摄的低成本电影步履蹒跚、辛苦寻求投资与市场回报。而仔细分析两极影片的生存境况,不难发现其实它们都共同面临着文化表达和市场回报的二难窘境。一、《无极》:由电影到事件2005年的电影创作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陈凯歌的引发一连串公众事件的神话巨片《无极》。该片创下了有史以

2、来中国电影的多项之最。首先是对外号称3.4亿的巨额投资,其次是影片中大量运用了高科技数字合成技术,CG镜头的使用达到了80%。三是创作团队超级豪华,主创人员堪称囊括了亚洲电影界的优质元素。四是前期对市场的预期一片看好。据统计,《无极》的国内票房和其他收入超过了两亿,创下中国大片票房收入的新高。但是,据成本核算,《无极》的票房收入超过10.86亿才能赚回投资。其他投资回报就要依赖海外发行收入来填充。然而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失败和北美市场发行退约风波之后,最近《无极》在美国公映的票房很不理想,10天的公映只有5

3、1万美元的票房回收。这和当年《英雄》在美国票房收入5370万美元的情况相去甚远。另一方面,这部影片的命运遭际和引发的公众事件余绪尚存。先是胡戈的馒头事件,后有奥斯卡入围失败,紧接着是海外发行方的毁约、美国市场票房惨淡,最近又有影片外景地环境破坏引发的官司之说。一时之间有关《无极》和陈凯歌的话题甚嚣尘上,网络媒体上的很多讨论早已溢出电影的范畴,而转化成为一连串社会公众事件和有关中国电影业发展前景,乃至对中国文化发展和海外推广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的反思。反观《无极》前期的高调姿态和对市场的高回报预期,应该是借了2

4、000年后武侠电影在海外引发华语电影热潮的光,而后期的黯然神伤也是受了这种过于依赖某一种类型电影来塑造中国电影形象、探寻中国电影出路的单一道路的累,最后只有落得由审美疲劳导致的里外都不买账的尴尬局面。当然不可否认,这里面还有影片本身在叙事、创作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致命硬伤给观众期待心理带来的挫败和打击,以及由此引发的公众不满情绪的非理性发泄。更有甚者,眼下正在热拍中的张艺谋新片《满城尽戴黄金甲》和冯小刚新片《夜宴》的海外版权销售不如预期中顺利,两片的投资商都称是受了《无极》去年被美国片商退货的影响,“导致现在海

5、外片商对中国影片的购买速度放慢了、更谨慎了”,更有媒体因此大书是《无极》害惨了中国电影。实际上,中国大片在题材选择上的模式化、古装武侠的类型狭窄化才是造成中国商业大片海外市场萎缩的始作俑者。所以有人说,《无极》只不过是充当了中国电影当前在市场化、商业化改革进程中的一只替罪羊而已。影片和陈凯歌本人被寄予了远远超出一部电影所能够和应该承受的来自全民和整个中国电影业的期许和压力。这就是中国电影的悲哀所在。客观来讲,抛开艺术追求的优劣不谈,《无极》在创作理念、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为中国电影起到了示范作用。首先

6、从市场效益上来讲,与2005年同期的其他国外进口大片和香港电影相比,在票房上《无极》雄踞冠军。其次从高成本、大制作的中国豪华大片的商业发展道路来看,《无极》的选择,也是西方电影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好莱坞神话、史诗性大片所走的道路。片中大量运用的CG镜头,也应合了神话大片的创作潮流。回应了高科技电影的时代声音。二、突破:寻求中国式大片文化表达的多样性及其可能性对《无极》的苛责首先是社会公众对中国电影困难处境亟待改变的愿望太过热切。总把希望寄托在一部两部大片的成败上,寄托在一个两个知名导演身上。成则王侯

7、败则寇。这种普遍急躁的心态反映出的恰恰是在外来资本与文化挤压下的一种内在焦虑的总爆发,同时显示出的也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不自信。作为高成本、大投入并且极具风险性的电影工业,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商业化运作理念的指导,和规范成熟的管理控制体系的保障。在一种民族主义或者群体暴力的时代,在普遍失衡的社会心理与大众文化评价体系的重压之前,客观地看待《无极》的得失应该是电影研究者应有的品格。《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刊载了一组陈凯歌电影讨论文章,王一川和张颐武对《无极》等中国式大片现象做出了理论分析。中国电影大片制作的

8、泛“亚洲化”倾向反映了其对外在市场号召力,和内在文化表达策论变化背后的中国国力上升因素的考虑。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主性要求和争夺国际市场发言权抗衡西方文化的力量,才是中国式大片近两年来之所以选择走武侠路线、高成本、大制作、国际化道路的某种深层次的内在动机。(1)在倪震教授对陈凯歌的访谈中,后者强调了他在电影中试图传递的就是作为一种新生力量的中国文化的崭新面貌和讯息。“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中国做电影的人,尤其是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