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焦点问题研究综述本科毕业论文.doc

社会学焦点问题研究综述本科毕业论文.doc

ID:13641309

大小:107.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23

社会学焦点问题研究综述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社会学焦点问题研究综述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社会学焦点问题研究综述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社会学焦点问题研究综述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社会学焦点问题研究综述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焦点问题研究综述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近年来社会学焦点问题研究综述郑乐平李骏当代中国社会学的研究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越来越关注重大的社会过程和问题,如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三农问题”等;二是在建构“本土化”学术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主流社会理论家和海外中国研究学者的成果,并与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开展越来越多的合作与交流。三是受个人学术兴趣和专业素养等因素的影响,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大体来说,当代中国社会学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国家与社会、“三农问题”、城市化及其发展模式、社会公正和“关系”模

2、式等方面。上篇:国内学者的观点一、论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是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社会学理论之一。从李培林于1992年发表《“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一文以来,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转型的研究开始不断丰富,对于社会转型的概念界定、时段划分、特征、维度、内容、方式、机制、结果、标志等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近几年,关于社会转型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转型的阶段划分28吴忠民认为,20世纪中国社会的转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上半叶的社会转型表现出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情状,建国后30年间的

3、社会转型总体呈现出一种不规则性,改革开放以后20多年的社会转型则大致进入了一个正常、快速和健康的推进时期。(吴忠民,2003)张宪文认为,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的基础上,具有理性的、主导性的社会转型,是中国由一个具有初步现代性的社会向建设较为发达的现代社会迈进的转型,因而是划时代意义的真正的社会转型。(张宪文,2003)郭德宏综合二人的观点侧重指出,当前的社会转型并非一帆风顺,而至少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工人、农民阶层的边缘化和贫困阶层或底层社会的形成,收入差距的拉大和悬殊

4、使很多人充满愤懑情绪,腐败现象严重蔓延,社会犯罪迅速增加和罪恶势力极端猖獗,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郭德宏,2004)郑杭生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处于“加速期”,为适应量化研究和社会指标的需要,应从“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两个视角来把握这个转型时期的特点。(郑杭生,2003)许欣欣通过对人们职业评价和未来择业取向的变化以及实际状况的实证研究,指出中国社会结构深层变动的三个趋势,即精英阶层的分化以及进入精英阶层渠道的增加引发中国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重组,社会流动机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导致人们的市

5、场取向日益增强,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引发国人整体人格提升的开始。这表明,中国已由发端时的单方面经济体制变迁时期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观全方位整体变迁的时期。(许欣欣,2005)转型的特征李淑梅认为,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涉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诸领域的深刻变革,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这些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并存于当代中国社会,它们相互挤压并相互制约,使得转型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局面,中国应该利用后发优势,以跨越式的方式实现社会转型和人的重塑。(李淑梅,2005)王雅林更为清晰地解析了中国社会转型这种“时空

6、压缩”特征所表现出的客体性、主体性和制度建构三个向度。他指出,中国的社会转型既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社会客体形态的“双重社会转型”,又是“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自由个性”的社会主体形态的“双重社会转型”,为此必须发挥制度文明的整合作用和协调功能。(王雅林,2003)无独有偶,戚功也提出,在中国社会转型同时具有本土化的“内模式”和全球化的“外模式”的情况下,沟通二者的关键就是制度化,并进一步区分了支持性制度化与修复性制度化两个转型进程。(戚功,2003)郑杭生认为,中国大陆社会转型具有复杂性和二

7、重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于富裕层与贫困层、“发展困境”与“类发展困境”、社会优化与社会失衡、社会进步与社会代价等若干矛盾对立统一体。(郑杭生,2003)刘祖云指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标志是走向市场与走向开放。(刘祖云,2003)杨森在现实层面上28总结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表现,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经济上由计划经济结构向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及工业社会转型,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型,由伦理道德基础上的“人治”社会向民主法制社会转型。(杨森,200

8、3)转型的结果有学者指出,中国社会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对法律运行、法律发展和公众法律意识变迁都提出了独特的要求。(谭毅溪、赵维贞,2004)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成功的关键是改革、发展和稳定,而政治文化对转型的作用是双重的,因此,建构成熟的法治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保证社会顺利转型的惟一正确选择。(祝天智、黄汝涓,2003)有学者认为,西方社会发展经历了从世俗到宗教再到世俗的大循环过程,而中国则基本上一直沿着以人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