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38(26):14281—1428314288责任编辑章炼红责任校对况玲玲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张慎,郭陶然,邓志瑞,黄俊逸,.(1.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731;2.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3.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44)摘要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形成过程入手,首次提出了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发展的3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奠基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并分别加以概述,最后对未来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多方面的前景展望.关键
2、词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抗生素,无糖培养中图分类号Q81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0)26—14281一O3ResearchProgressofOpen-stylePlantCultureSystemZHANGShenetal(YanehengBiologyEngineerHighSchoolofJiangsu,Yancheng,Jiangsu224731)AbstractFromtheformingprocessofplanttissueculturesystem,threedevelopingstagesofopen—styletissueculturew
3、erepresentedforthefirsttime,theyareexplorationstage,foundationstageandrapidgrowthstage,andtheyweresummarizedrespectively.Finally,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open—styletissuecultureinthefuturewasprospected.KeywordsPlant;Tissuecultureofopen—style;Antibiotics;Sugar—freemicropropagation被誉为植物组培之父的德国着名的植物生
4、理学家和植物学家Haberlandt在Schleiden和Schwann的细胞学说的推动下,于1902年提出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之后,各国科学家经过近百年的辛勤探索,最终发现,几乎所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均成功实现了离体培养,并发育成新的植株.如1904年Han—ning通过培养萝卜和辣根菜的胚获得成功;1912年,Kotte和Robins在根尖培养中获得了组织培养的成功;1925和1929年,Laibach分别在亚麻种间杂种胚培养中获得成功,证明胚培养可应用于植物远缘杂交;1934年,White由番茄根在世界上建立了第1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并于
5、1937年建立了第1个组织培养的综合培养基(White培养基)…;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Steward等用胡萝卜根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得到了能够开花结实的完整植株,首次证实了Habel—landt在5O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性的预言;1960年,Morel提出了1个茎尖离体无性繁殖兰花的方法,由此在全世界迅速建立起兰花工业;1964年,Guha等成功地在毛叶曼陀罗花药培养中,由花粉诱导得到单倍体植株J,从而促进了花药和花粉培养的研究.之后,花药培养相继在烟草,水稻,小麦,玉米,番茄,辣椒,草莓,苹果等160多种植物培养中获得成功.而这些成功都归因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建立.然而,由于这种组培
6、技术对无菌环境有严格要求,导致生产成本大大升高,例如需要无菌操作台或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等配套措施,且价格昂贵,使其应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在常规农业生产中推广与普及.另外,以该技术为基础的各项科研工作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防止污染成了组培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工作.为此,众多的学者们采取各种方式在防止污染而又不影响培养物的生长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概念被提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收稿日期上海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B.05-0112-09-903).张慎(1970一),男,安徽六安人,讲师,从事农业,蚕桑教学与科研工作.通讯作者,副教授.2OlO5
7、-2O了出来.依据作者们对开放式组培的认识与理解,该研究对开放式组培的探索阶段,奠基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开放式组培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看法.1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的探索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传统组织培养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污染问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探索阶段主要包括:降低培养基中糖含量;去除部分有机成分和无糖培养3个方面的尝试.1.1降低培养基糖含量传统组培常常选择蔗糖等糖类物质作为碳源.由于培养基糖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