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

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

ID:13622265

大小:411.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7-23

上传者:U-3868
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_第1页
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_第2页
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_第3页
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_第4页
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一章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一、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的意义  工业安全与工业卫生其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皆是致力于维护工作者的安全与健康,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故工业安全与卫生实为今日工业先进国家日益重视的两大课题。  工业安全是指「透过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以避免工业灾害的发生」。  工业卫生则是「分析工业环境对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一切因素,进而利用科学方法去预防和减少工作者产生疾病和伤害」。二、工业安全与卫生之重要性各种意外灾害的发生,轻者造成机器设备及工时的损失,皮肉伤痛,重者家破人亡。所以说工业安全与卫生是工业发展过程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们为了理论与实际的相验证及充实技能,于学习过程中,有机器的操作实习,常因为经验的不足等因素而发生意外,其伤害比例甚为严重,约为百分之三十。每年寒假工读伤害事件,时有所闻。可见工业安全与卫生教育的重要与迫切。三、事故的种类及发生的原因与防止工业安全的目的即在于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所谓事故是未经计划,且不期望发生的事件,经由人不安全的行为或动作,在不安全的状况中发生,而造成无意的伤害,死亡或财产的损失。另广义的事故可定义为「凡是干扰或打断正常工作的意外事件」,因此事故发生时必然造成两方面的损失,其一使工作停顿,造成时间、物料、设备、财产的损失,其二造成人员的伤害、残废或死亡。而在工厂中因事故而产生人员伤害,或妨碍正常生产,或生产设备的损失等,称之为工业伤害。(一)事故的种类1非伤害事故:亦即没有造成人员伤害的事故,可分为财物损害事故及无损害事故。机器设备、材料等造成损失,员工无任何伤害发生。又称财物损害事故。机器设备、材料等无任何损失,仅是工作时间有所担搁或延误。又称无损害事故。2伤害事故:伤害依其严重性可分为:失能伤害及轻伤害,其说明如下:(1)失能伤害:即是员工的受伤超过24小时而无法恢复工作能力。又称失时伤害。可细分为以下四类:a.死亡:经医师宣布死亡者。b.全残废:有下列条件之一者称为全残废、双眼失明、一只眼睛及一只手或手臂或一只脚残废者、四肢中同时失去其二而不在同一肢体者。如手、臂、脚、腿等。c.部份残废:除了死亡及全残废外,身体任何一部份发生残缺者。d.暂时全失能:系指受伤害之人员,未死亡亦未残废,但不能继续其正常工作,必须休班离开工作场所,损失时间在一日以上不能恢复工作者。(2)轻伤害:即人员受伤在24小时以内可以恢复正常工作者。(二)事故发生的类别本教材內容感謝南港高工提供,擇要製成。事故依发生方式之不同可分类为: 1.撞击:被掉落物体击中或被车辆撞及。2.坠落:自屋顶、物架等高处坠落。3.跌倒:被地面物料、工具绊倒,或油污滑倒。4.卷入:如服饰、头发或手脚被转动的机器卷入。5.扭伤:如搬运重物过重或搬运姿势不对而引起扭伤。6.碰伤:碰及机器或工具尖锐粗糙部位而受伤。7.呼吸中毒:吸入有毒气体或不新鲜空气而中毒。8.灼伤:触及腐蚀性物质或高热、过冷、放射性物质等而引起皮肤灼伤。9.触电:因漏电或触及带高压电部位而引起触电。10.爆炸或火灾:如化学物品或高压蒸气爆炸、以及电器等所引起火灾。11.其他意外伤害事故:如噪音、空气污染等事故。(三)事故发生的原因1.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即属于工作四周的设备或者装置等的不安全,包括:机器设备的因素及环境的因素。2.机器设备的因素:a.缺乏安全防护装置或措施。b.保养不良,未实施定期检查。c.未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操作。d.使用不当的机器设备。e.电器设备中的开关线路发生漏电事故。f.机器配置不当,空间狭窄,过度噪音、振动等。3.环境的因素:a.照明不良:工厂照明不足会引起视觉机能疲劳,引起意外事故。b.通风不良:通风设备良好可保持室内空气的循环,稀释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免危及工人健康。c.噪音:噪音会使人精神活动感到不适,工作场所中强烈的噪音会导致工人听力受损。有毒气体及尘埃粉末。d.不适当的厂房建筑,如走道、楼梯之位置不合安全要求。e.不整洁的厂房,如地面油污、铁屑容易造成伤害。4.不安全的个人因素a.不知:在工作中不知正确安全操作方法或安全规则,以及使用防护设备。b.不顾:为图方便或心存侥幸而不顾安全规则。c.不能:工作人员的智力、体力不能配合其工作。d.不理:不相信安全的工作方法及安全规则。e.粗心:工作时粗心大意。f.迟钝:反应不够灵敏,不能预感事故的发生又不能实时控制或逃避。(四)事故的防止:大多数的事人为的,既是人为当然可以防止。只要能采取各种相关措施,以控制事故的发生,同时实施各项安全检查,进行事故分析…等对策,必能减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的伤害减低到最小。防止事故发生之基本措施如下:控制不安全的工作环境;消除由于机械设备、工作方法、物料或工厂构造物所产生的危害因素;封闭及控制防护设备以保护工人免受伤害。 第二章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内容 工业安全是去除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使人们生活于安全的境界,然而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事项则须依不同性质的工厂来加以讲求,工业安全与卫生工作内容可归纳为下列数项:1.建立安全卫生组织:改善工作环境常能使不安全的动作无从产生。2.建立安全工作环境:没有组织就没有人来负责推行这项工作。3.实施安全检查:是在找出工作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予以改善,以避免发生重大事故。4.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及训练:能够有安全工作训练就能确保工作安全。防范事的故发生。5.事故调查与分析: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防止方法,使同类事故不致再度发生。6.建立事故伤害记录:事故伤害必有原因,保持记录可供统计分析以作为改进措施之参考。7.订定安全规则及奖惩办法:累积安全工作经验成为规则,提醒大家遵守安全规则。8.促进员工安全与卫生的兴趣:平时可举办竞赛、奖励,进而能自动自发来维护。9.实施评鉴与监督:对设备实施评鉴,是安全业务人员重要工作,监督则是督导员工依照安全工作方法及安全规定进行工作。10.主管的支持及亲自参与安全活动:主管以身作则是对各级人员最大的鼓励。一、工业安全与卫生组织:线式组织:最高主管(校长)→各级主管(主任、科主任)→管理老师→工场领班→学生。二、安全与卫生职责(一)雇主(校长)之职责1.决定安全卫生政策。2.领导建立良好之安全卫生计划与制度。3.提供安全卫生之工作场所。4.负责教育训练员工安全卫生之工作方法。5.提供必须之安全卫生防护设备。6.确定各层级安全卫生职责,并适当授权。7.提供安全卫生系统之基金。8.主持各种安全卫生竞赛及公开之安全活动。9.建立安全卫生纪录与报告系统。(二)单位主管之职责1.该部门职业灾害防止。2.督导、执行该部门之定期、不定期检查与经常检查。3.拟定安全作业标准。4.教育、督导下属依安全作业标准方法实施。5.实施事故调查,并填写报告。6.其他雇主或安全卫生委员会交办之安全卫生事项。三、学校实习工厂之组织与职责学校实习工场是生产工厂的缩影,为了增加学生学习之成效及避免意外事件之发生,实习工场应提供严密完善的组织与管理,期使学生于实习过程中能获得安全之保障。培训学生养成安全卫生工作习惯、领导、服务、自治、服从之能力,每学期开始时,实习工场专任教师应安排分配学生担任各种工作职务,并使全体学生都能轮流参与学习各种工作职务的机会。 (一)科主任之安全职责1.主持科务并负责科之正常实习教学之指导事项。2.拟定并执行科之安全卫生计划。3.实习工场之布置、安全维护及机具保养事项。4.实习场地及教学设备之使用及管理事项。5.建立实习工场安全卫生纪录与意外处理报告系统。(二)专任及实习教师之安全职责1.秉承科主任之领导、执行并完成学生工作分配事项。2.研拟适当实习课程进度、安排学生实习岗位、并教导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并贯彻实施。3.注意并维护学生实习安全,发现异状时,随时纠正或制止。4.协助布置实习工场、安全维护及机具保养之工作。5.指导学生保养机具设备,并保持工场环境之整洁。6.对繁杂或具危险性之工作,应特别严格监督,并适时指导。7.随时注意学生工作方法、器具使用、工作姿势、身体位置是否适当。8.在长时间连续学习过程中,应给予学生适当休息,勿使过分疲劳。9.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应付偶发事件。(三)学生人事组织之安全职责1.领班:(1)监督场内人事组织及全组同学的学习活动情形。(2)上课前集合全组同学、点名并听候任课教师指示。(3)下课前传达停工命令,并检查各组执行职务的情形。(4)做全组代表,收集并转达同学的意见和建议。(5)纪录全组出缺及违规事项并报告老师。(6)检查机器设备、工具等损坏及遗失情形,并主动回报。(7)转达并执行教师指示各事项。(8)主动向老师回报各组报告事项。2.工具管理员:(1)负责管理工具室。(2)负责课前从工具室借出工具,并于课后收回工具。(3)检点工具是否完好,如有毁损或短缺应实时报告领班作适当处理。(4)登记工具使用情形,并督促同学作保养工作。3.材料管理员:(1)负责管理材料室或物料库。(2)统一填注材料领用单据,领取材料并转发同学。(3)负责材料及废料之管理与整理。(3)登记材料出入及使用情形,并于材料缺乏前报告领班。4.安全管理员:(1)检查场区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完备。(2)检查场区之急救箱药物并主动补充。 (3)协助教师对意外事故作简易急救,并填报纪录详细经过。(4)督导同学遵守安全规则,并纠正不安全行为。(5)检查电力设备及照明情形,并向领班报告异常状况。5.清洁管理员:(1)督导同学收工后清扫工作地面及擦拭门窗玻璃工作执行。(2)督导同学收工后清理本身工作岗位及机器设备。(3)督导同学于上下课时确实开、关门窗。(4)督导同学将扫除用具归定位,并回报补充毁损清洁用具。四、工场清洁与维护(一)工场清洁与维护的目的1.增加学生学习效果及工作效率。2.容易发现机器设备损害,及早报修处理。3.增加机器设备使用寿命。4.提高场地之利用性及安全性。5.减少意外事件之发生。6.避免废料及废弃物污染场区。(二)实习工场的清洁与维护1.地面:(1)地面需随时保持平整,如有损坏应随时修补。(2)地面需随时保持干燥清洁,以避免人员滑倒。(3)应防止各种油类溅洒地面,遇污染地面时应即刻清洗干燥。(4)每天实习完毕,全组应依清洁管理员分配打扫。(5)工作台下及墙角等死角应加强打扫。(6)地面应画线区划,并随时保持地面区划线条完整。2.通道:(1)通道应保持畅通清洁,规划时应注意动向流畅。(2)避免再通道上工作,以免造成人员进出不便。(3)严禁将材料、成品、半成品或工具堆置通道上。(4)人员通行应限于划定之通道上,不可任意侵入黄线工作区内。3.门窗:(1)门窗应该保持容易开关的状态,如有故障应尽速通知处理。(2)门窗玻璃应擦拭干净,如有破损应尽速换修。(3)实习操作中门窗(含气窗)应全部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4)严禁将工具置放于窗台,以防止墬落伤人。(5)门窗开启范围内严禁置放杂物。(6)随时维护保持紧急逃生门之畅通。4.机具设备:(1)机具设备应做好清洁、润滑、防锈、油漆、检查、调整、修理等保养工作。(2)除经常性之日常保养外,尚须制定定期保养、周(月)保养、学期保养等。(3)各项机具设备保养与维护工作应由老师指导学生实施。(4)个人使用之机器设备应由使用人负责保养归位。(5)公用机器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保养工作。 第三章安全与卫生检查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安全的动作或不安全的环境所致。而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大多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而事先防范的工作就必须藉助安全卫生检查。安全卫生检查的目的,主要在消除不安全的环境及纠正不安全的作业方式,以防范事故于未然,其次还可以促使员工们提高工作安全的警觉心,增进员工对工厂安全与卫生的信心。一、安全与卫生检查类别:安全与卫生检查,可依检查的机构、检查的性质、检查的时间、检查的对象等加以分类:(一)依检查的机构区分:1.政府组织检查:政府为加强工业安全与卫生,维护劳工生命安全与健康,制订有相关法令规章,提供工厂作为标准并依照实施。2.代行检查机构检查:如锅炉、起重机、升降机等,中央主管机关得指定具有资格条件之代行检查机构检查。3.保险机构检查:保险机构于工厂投保前或投保后,得依保险契约,派员检查,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减少保险给付。4.工厂自行检查:工厂员工于开工前后,依据劳工卫生法规定,自行实施的安全检查。(二)依检查的性质区分:1.初查:初查又称为一般性检查,系对工厂一般性安全卫生设备与卫生状况作全面性的检查,包含每一单位、部门、机械设备、厂房环境、员工动作等逐项详细检查。2.复查:系针对初查发现的缺失,有应改善的部分,经改善后再加以检查,以了解改善的情形。3.特殊检查:系针对特殊机器设备或特殊工程作业,或新的操作方法。4.事故检查:系于工厂发生意外事故时进行的检查,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区分责任。(三)依检查的时间区分:1.定期检查:按照法令规定、工厂性质、设备特性等需要,预先排定检查日程所进行的检查。定期检查通常可分为每年、半年、每季、每月或每周等的定期检查。2.不定期检查:又称为突袭检查,即未事先排定检查日期,也未通知受检单位所进行的检查。3.特别检查:对于新装置的机器设备或建筑,新的工作程序,新的产品等可能产生新的危害时,所实行的检查称为特别检查。4.经常检查:工厂员工每日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针对其工作范围内之机械设备、作业环境、防护器具等之保养与检查,即为经常检查。(四)依检查的对象区分:1.工作场所检查:如地面、照明、通风等所实施的检查。2.机器设备检查:系对机器设备的操作状况、防护装置、电气设施、保养润滑等的检查。3.手工具检查:检查各种手工具是否使用适当、确实保养维护、正确操作等。4.防护器具检查:针对各种防护器具的检查,如灭火器是否过期、紧急照明灯是否明亮、逃生设施是否损坏等。 5.员工动作检查:检查员工是否有不安全的动作与行为,是否有不安全的习惯等。6.物料储运检查:针对物料及零件等的储存搬运及搬运设备等的检查。二、检查工作之准备与实施本节针对安全卫生检查之事前工作准备、实施步骤及检查要领,分别叙述如后:(一)事前工作准备:一般事前准备工作有下列几项:1.研究工厂性质:如作业程序、使用原料、生产成品、工作方法、机器设备等特性,掌握生产过程中可能危害员工的环境及有害物质,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2.拟订检查表格:应根据安全卫生相关法规规定,针对检查的目的、项目、对象、场所….等拟订各种检查表格,以便检查过程,能逐项检查及记录。如表3-1及表3-2。3.准备各种检查工具:包含仪器、个人防护器具、一般用具等,通常包含如下:(1)检查仪器:温度计、湿度计、照度计、压力表、检电计、可燃性物体测定计、有害气体测定计、燥音计、振动计、尘埃测定计、探伤器、风速计、转速测定计等。(2)个人防护器具:工作服、工作帽、安全鞋、安全手套、安全眼镜、安全面罩、口罩、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安全带等。(3)一般用具:钢卷尺、计时表、手电筒、照相机、禁动牌、锁、笔、记事簿等。4.查阅过去记录:过去的检查记录可提供检查人员了解工厂安全卫生的缺失所在及改善情形,意外事故的种类及发生原因。5.排定检查日程表:事先排定日程表,以便知会相关单位配合。三、实施步骤:事前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按照排定的日程表实施检查,检查的步骤包含如下:(一)拜会部门主管:开始检查前,检查人员应先拜会各部门的主管,并请其会同检查。1.依检查表逐项彻底检查:检查人员更必须按照法令规定彻底检查,不可敷衍随便。2.摘要记录不安全事项:各项检查无论结果如何,均应登录于检查表中,若发现有缺失,更应立即将缺失的位置、原因做重点摘要记录,以免因遗忘而遗漏重要的不安全因素。3.报告及建议:检查完毕后,检查人员必须汇整检查结果,制成检查报告及建议,提供安全管理单位或工厂负责人参考改善。报告格式内容包含:(1)检查日期、(2)检查场所、(3)检查结果、(4)建议改善事项、(5)检查人员签名(二)检查要领:1.确定检查路线:一般可按生产作业程序,由原料进厂至产品出厂,逐步检查。大楼建筑则由上而下逐间检查。2.应与现场工作人员商讨:能了解现场工作人员对安全卫生工作的认识与重视情形,及其执行工作的态度。3.检查应彻底确实:安全检查的目的即在发现缺失,绝对不可敷衍了事。4.应把握重点:安全检查范围甚广,检查时除依照检查表检查外,亦可翻阅过去记录或与单位员工访谈了解过去工厂意外事故的种类及原因,掌握重点检查。 第号合格证民国年月日发给表3-1锅炉安全检查报告表工厂名称代表人工厂地址电话种类最高使用压力公斤/平方公分构造检查刻印号码人孔、扫除孔、检查孔人孔公厘×公厘个锅炉构造传热面积平方公尺扫除恐个火床面积平方公尺燃烧室体积立方尺检查孔个鼓胴最大内径公厘材料水管材料长度公厘烟管材料钣厚公厘集管器材料端板或管板形状材料内径或宽×高钣厚公厘炉筒或火室形状材料过热器形外径㎜材料最大内径公厘节煤器形内径㎜钣厚公厘外径㎜补强种类()承托方法()安全阀式型公厘个水面测定装置玻璃管水面计个深水栓个鼓胴纵接头种类效率自动控制装置给水装置厂商及制造年月年月给水预热器燃料油煤炭瓦斯其他空气预热器燃烧方法净水装置摘要记事备考印章检查日期竣工检查检查结果各主级管检查员年月日安装位置良否安全阀良否有异常之记载判定基础良否压力表良否合格印印印印方法良否水面测定装置良否有效期限烟道烟囱良否有条件合格自年月至年月自动控制装置良否操作人员选任专兼不合格资格合否砖灶良否检查日期定期检查缺陷种类附属零件有无异状有异常之记载判定各主级管检查员年月日裂痕有无安全阀有无合格印印印印腐蚀有无压力表有无有条件合格沟蚀有无水面测定装置有无有效期限自年月至年月泄漏有无自动控制装置有无变形有无不合格过热有无砖灶有无 表3-2一般机械设施检查表检查部门:_________________检查日期:年月日检查项目各室检查结果纠正改善事项改善期限防护装置1.机械之回转、切割及往复机构等之危险曝露部份有无防护装置。2.离地二公尺以内之传动设备有无适当防护装置。3.设备之危险部份是否装设防护装置。4.各电扇有无护网,网的孔径是否适当。5.各机器或设备之防护装置是否适当。6.各防护装置是否良好。7.已设之防护有无擅自拆卸不用之情形。危险警戒1.危险性大的设备周围有无设置防护围栅。2.防护围栅的设置是否适当,围栅有无损坏。3.机械设备操作区域有否画设警戒线。电气开关1.电气开关之位置是否适当,开关是否完整。2.危险性大的机械或设备是否设有安全联锁开关。3.电气开关上有无注明用途名称。机械保养1.机器本身及其附件有无损坏或裂痕。2.机器安装是否牢固。3.运转之振动是否正常。4.运转之温度是否正常,润滑油有无良好。操作环境1.工作地点是否拥挤。2.设备间之通道是否大于80公分。3.操作地面是否容易滑倒。4.操作地点之照明、通风是否良好。注意事项:1.检查结果正常者打「ˇ」,不良者打「×」。2.检查结果属于不良者,将不良事实及应纠正事项记述于「纠正改善事项」栏并注明改善期限。3.检查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各该部门自存,一份送劳工安全卫生课。部门主管:会检人:检查人: 第四章工作分析  工作安全分析是将一项工作,按照其顺序,找出可能发生的危害,而寻求消除或控制该项危害因素之方法,以建立安全卫生的作业程序或工作标准。  凡是曾经发生失能伤害的工作、事故率高的工作、具有潜在严重性的工作以及新的工作,均需作工作安全分析;要消除或防止该项危害的方法是改变工作方法、改变实质情况及改变工作程序。一、工作分析的意义工作分析就是确定工作的内容(what),标明负责人(who),指派工作地点(where),及工作时间(when),分析工作方法及程序(who),说明必须如此做的原因(why)。可知工作分析,在生产和人事管理上,有利于人力运用及职务分派﹔在教育和训练上,有利于行业课程和教材的编订及实施教学﹔在安全维护上,有利于找出危害安全的因素及消除意外灾害的方法。二、工作分析的方法(一)访问法:系由访问者请求某一岗位的工作人员,说出他所担负的各种工作或操作能力,并加以一一记录。(二)实际工作法:系由研究者实际从事所欲研究之工作,以便从实际工作中,研究该行业所需要之知识与技能。(三)工作者自行分析法:系由研究者请求某一工作有经验之人员,写下他的各种工作或操作,或者研究者本身即为该工作有经验之一员,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作分析。(四)问卷法:系由研究者编拟问卷,送给该工作的许多工作者,以探知该工作所包涵之工作操作及知识。(五)文件分析法:系由研究者将与工作有关杂志书籍加以分析,求得各种知识工作与操作。(六)观察法:系由研究者观察工作者之工作,实地加以记录并分析法所得的数据较为可靠。作分析例表11装置电表2装置配电盘3磁珠配线4非金属配线5金属管配线6电缆配线7临时用电8屋内照明9电力工程10电热工程11冷冻工程12灯力检修13电力检修1记录规格数据2量度3钻孔4固定螺丝5端子接线6剥线7焊接8固定电线 工作分析例表2作业名称:搬运分类编号:单位作业名称:手抱木箱之搬运作业订定日期:年月日作业类别:个人处理物品:木箱(300×300×300)15Kg左右使用器具、工具:1.铁锤2.拔钉器3.钳子防护器具:1.安全鞋2.棉质手套工作要素基本动作(顺序)使用器具与工具防护器具作业人员要点准备1.检点荷物1.2.3.1.2.A1.检点木箱之毛边、铁钉等突出物。2.检点挂绳,紧结等之损伤。3.目测重量,准备搬运。搬运2.站立于持物位置 1.2.A1.接近货物,站立于持货位置。2.将足部张开一步半左右。3.放低腰部。3.把住货物 1.2.A1.持住货物使一边上浮。2.以手抓紧货物。3.以身体靠近货物,另一手亦把持住。4.将货物提升 1.2.A1.以双手持平货物。2.注意荷物重心,寻求身体的平稳。3.稳健地提升腰部,勿弯背。5.运货 1.2.A1.以身体保持不困难之姿势。2.以小步慢走。6.卸货 1.2.A确认1.置货位置。放低2.腰部卸货,勿弯背。将货3.物之一端,正确至于枕木,轻轻放置。工作分析例表3液化石油气汽车改装1容器安装2低压管路安装3高压管路安装4气化器安装5混合器安装6电路阀安装7瓦斯电磁阀安装8燃油电磁阀安装1.判读配置图表2.清洁零组件3.固定零组件4.钻孔5.加注油脂           6.切管  7.制作喇叭口    8.操作手工具  9.使用测量工具      10.判读仪器数据     11.操作仪器     12.调整慢车       13.顶高机操作     三、工作安全分析〈一〉工作安全分析的目的工作安全分析,就是将一项工作,按照其顺序,找出可能发生的危害,而寻求消除或控制该项危害因素之方法,以建立安全卫生的作业程序或工作标准(潘文章,民77)。1.工作安全分析的主要目的有﹕ a.经工作安全分析,建立安全卫生作业标准,做为新进员工训练之依据。b.工作安全分析,可深入了解不安全卫生的设备和环境并予以改善,减少事故的发生。c.经工作安全分析建立的作业标准,可作为安全卫生检查的依据。d.经工作安全分析可明确规定每一工作人员之职掌,确定某一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所须具备的条件,可适当配置员工的工作岗位。2.工作安全分析的步骤进行工作安全分析的程序通常包括﹕选择所要分析之工作、列出工作步骤、找出可能的危害因素、提出解决的方法等四个步骤。(二)择所要分析的工作,应考虑下列主要因素1.事故率:经常发生事故的工作,愈是事故高的工作,愈需作安全分析。2.失能伤害:曾经发生失能伤害之工作,需作安全分析。3.具有潜在严重性:虽未发生事故或伤害,但具有潜在危险性之工作,亦需作安全分析。4.新的工作:由于机械设备之更新或工作程序改变,先作安全分析。5.列出工作步骤:在寻找危害前,先将工作按照次序,写出步骤,研讨每一步骤。找出可能的危害及事故,将工作分割成各项基本步骤,对于所列出的每一基本步骤,督导人员应该寻求每一潜在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6.在工作安全分析中,是要决定消除或防止该项危害的方法,其最主要的解决方法是:a.改变工作方法:找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方法去做这项工作。b.改变实质情况:改变产生这项危害的实质情况。c.改变工作程序:如果改变实质情况仍不能消除所有危害时,则应修改工作程序。四、工作安全分析的方法(一)观察法:从观察实际作业列出工作步骤,找出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与有效解决办法。(二)讨论法:以脑力激荡的方法,分别列出工作步骤,可能的危害因素及解决方法。(三)综合法:根据分析者的工作经验与知识,配合实地观察及综合讨论完成的安全分析,是最为完善的作业安全分析方法。第五章手工具安全 大多数的人在使用手工具之前并未受过训练,因此导致意外伤害频繁。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因为手工具使用不当所引起的伤害,占所有意外伤害发生原因的7%至8%。故对于常用的各类手工具及轻便电动工具,必须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善加维护管理,注意使用安全。一、手工具伤害的预防(一)手工具所造成伤害的直接因素:1.冲击或撞击:使用的工具失控飞出或身体失去平衡,以致撞击到工作者本身或附近同事。2.割切:被工具的刃口、毛边或利角割伤。3.飞溅:工作中产生的物质,如切屑、化学溶剂等,飞溅出来伤害到工作者或他人的身体、眼睛或皮肤。4.电击:电动工具产生的触电意外事故。(二)手工具引起伤害的原因:1.选用不当的手工具。2.未依规定保养。3.使用前未依规定检查。4.使用的方法不正确。5.未配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6.工具储放的位置不当。(三)安全使用手工具的原则:1.选择适合工作需要的手工具。2.保持工具于良好的使用状况。3.选择材质良好的手工具。4.使用前确实检查手工具。5.以正确方法使用手工具。6.手工具应有安全的场所置放。7.工作前应配戴适当的防护设备。8.选用标准工具或规定的手工具。二、手工具的使用以下仅就几种常用的手工具及电动工具,介绍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一)金工手弓锯:配合工作物选用适当之锯条,例如锯切实心或厚的软金属用每吋14齿;工具钢、铁管、硬金属等用每籿18齿;而每吋24齿则适用于金属板、金属管、细铁条的锯切。且向前推锯,拉回时再轻轻提起。(三)扳手:1.应按工作性质选择适当尺寸的扳手。2.使用活动扳手时应向固定边施力,绝不可朝活动边用力。3.扳手开口若有磨损或使用时有打滑现象时,不可再继续使用,以免打滑伤手。4.不可用扳手当作铁陲敲击。5.不可在扳手柄端再套上管子来增加扳手的扭力。(四)起子:1.应配合螺丝头沟槽之大小形状,选用适当之起子。2.起子手柄不可用榔头敲击,手柄损坏者应立即汰换。3.不可将起子当作錾子或杠杆使用。4.检验电流应用电工起子,不可用一般起子检验高压电。5.起子刃口不可磨削,以免破坏硬化表面。6.起子不可放在衣服或裤子口袋,以免碰撞或跌倒时受伤。(五)钳子:1.钳子仅用于扣紧、嵌入与移去各种插销、钉子,以及切断或扭紧各种电线之用。2.钳子不能用以旋紧或敲打螺栓或螺帽。3.钳子把手处不可以敲打或加长手柄的方式来增加夹紧或切断的力量。(六)手提电钻:1.钻头松紧一定要选用合乎规格型式的扳手。2.在启动电钻开关前,电钻一定要握牢。3.电钻不用时或更换钻头时应先关掉电源再放下。4.收工时钻头应先卸下。 5.对钻头施压,力量要适中,力量太大可能折断钻头或降低钻头运转速度,太小则钻头容易磨损。在快钻穿时,压力一定要轻,以便顺利穿孔。6.钻削小型工作物时,工件应用夹具固定,绝不可用手握持钻削。7.使用电钻时勿穿着宽松衣服、系领带、围巾、戴手套,长头发应绑好。(七)手提砂轮:1.使用前先检查砂轮是否破裂、转动不正、磨盘不平衡、护罩松动等。2.研磨时必须戴护目镜或面罩。3.自己或他人都应该避开砂轮旋转的方向,以防飞屑或砂轮碎片喷溅。4.砂轮切断电源后就不可再磨削,更不可以这种方式加速砂轮停止。(八)电烙铁:1.电烙铁尖端应保持清洁,不可附着杂物。2.不可敲打,以免绝缘磁管破裂而漏电。3.晶体管组件以使用30~40瓦特的电烙铁为宜。4.电烙铁不用时应放置在支架上或绝缘物上。5.电烙铁尖端温度甚高,应注意避免烫伤,或靠近易燃物引起火灾。三、手工具的维护与管理一般人对于机器设备或危险物品,通常比较知道要保养维护,但对于手工具之使用则常疏忽而掉以轻心,以致手工具造成受伤的比例反而较机器为多,因此手工具使用前的维护与管理,则更显得重要。(一)手工具的维护:1.所有的工具应定期检查与保养。2.各种工具应具备检查与维护记录卡,并详细记录各项保养维护数据。3.遇有故障或损坏应立即检查维修。4.工具损坏时,应找出损坏的原因。5.工具使用前应教导正确的使用方法。6.常久不使用的工具,仍须保养维护。7.各项手工具必须依照所设计的用途使用。8.工具未装牢前,禁止使用。10.工具养护时应在静止状态下实施。11.携带尖锐的工具不可刺伤他人。12.绝不使用已损坏或有松动缺陷的工具。13.工具已达使用年限或使用极限,禁止再使用。14.工具维护时,以不破坏原设计为原则。15.厂内无法修复之工具,应送回原制造厂维修。(三)工具的管理:1.工具应有专人集中保管,且容易检查与维修。3.危险工具在借发时,应同时配发防护器具。4.各种工具应存放于固定的地方。5.各项工具应有记录数据,包含购买日期、价钱、附件、使用年限等。6.工具借用必须登记,借用数据应保持完整。7.应定期盘点工具的数量。8.工具的存放,应加以分类。9.较易损坏的工具,应有备份。10.工具的规格,尽可能标准化。11.贵重工具应收存妥当,避免遗失。12.工具管理应订定管理及借用办法。13.工具存放场所应避免潮湿,并有良好的环境。14.工商报废依规定办理,并申请补购。15.工具的借还应谨慎、迅速、确实、简单。第六章电气安全一、电气灾害: 电是日常生活广泛使用的能源之一,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因此使用电气的安全,已成为人人必需知道的基本常识。电虽为最方便可靠的能源,但如果使用不当或缺乏用电常识,则可能引起严重的灾害,并导致人员的伤亡及财物的损失,因此,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电气的正确使用方法及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一)触电事故:人的身体因电流流入而触电造成的伤害称为触电事故。其伤害轻重程度,会因触电的电流通过人体部位、电压高低、电流大小与通过时间、人体电阻值及电源频率而有所区别。1.电流通过人体之部位:通常电流是经由电阻最小的路径流过,所有电源和人体接触的器官、站立位置及接触之绝缘物有关。2.电压高低:电压超过35伏特,对人体就有相当的危险性。低电压造成之触电事故原因,大都是不了解低压电路的危险性所引起。例如双手潮湿操作电器开关,造成触电事故。高压电触电之危险性极高,其伤害极为严重,往往造成死亡或瘫痪。(1)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与通过时间一般而言,人体触电依电流的大小而有不同的伤害程度,如表一所示,通常人体只要通过0.1安培即可能致人于死。而50毫安则使心房颤动或停止。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愈久,所受的伤害愈严重,如碰触高压电,若时间极短,则有可能获救,但如时间延误则可能死亡或极其严重。电流(mA)征兆0.3感觉限制1战栗10肌肉痉挛30昏迷50心房颤震、死亡100死亡表一(2)人体电阻值人体的皮肤表面只有电阻作用,干燥皮肤之电阻值远较潮湿皮肤电阻值为高,如表二所示,因此潮湿皮肤的身体容易发生严重的触电伤害。表二种类电阻值两耳间100欧姆体内组织---手至耳间400至600奥姆潮湿皮肤1000奥姆干燥皮肤100000至600000奥姆(二)电气火灾:由于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称为电气火灾,而电气火灾最常见的发生原因有下列几种:1.导线或电器负载超过额定安全电流,导线产生高热所引起。 2.因电路短路引起的高温。3.导线或电器的接触不良,造成电阻值增加而发热所引起。4.导电物体碰触高压电线,引起火花,产生加热作用。5.外物碰触导线导致绝缘不良,造成漏电电流通过接触物,产生热量,引起火灾。6.使用电热器或电灯炮等发热电器靠近易燃物体而引起火灾。7.使用不合规定的铁线、铜线替代保险丝,使线路在超过负荷下没有安全断电作用引起火灾。8.误用发热体的电器或忘记关掉发热体器具而引起火灾。(三)雷击事故:雷击的发生不但危及人命,且损害电器线路及设备。雷击事故产生的原因:由于建筑物上没有装设避雷针或电力、电灯、电话线路及收音机、电视机天线之外线引入口处没有装置避雷针或放电器,导致雷电侵入室内造成灾害。(四)静电事故:固体与固体摩擦,固体与液体表面的摩擦或冲击都会产生静电,只要静电的电荷累积至某一限度,便会产生静电火花放电,使易燃物燃烧或发生爆炸,因而产生灾害。欲防止静电事故,最主要是防止静电的聚集,避免达到放电的程度或设法使已发生的静电泄漏至大地。另外亦应注意不可放置会引火爆炸的气体或炸药等物于可能发生静电火花的场所。二、电气事故的防止近年来对于用电安全的倡导及预防措施,已有显著的进步,但如何彻底根绝,则有赖大家确实遵守用电规则。(一)用电安全常识:1.使用电气设备之前应先了解电源的电压值,并按使用电器的规定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2.使用电气设备前应先做安全检查。3.电路应依额定负载选择足够载流量的导线。4.开关装置位置应适当,以便随时可切断线路,保护用电之设备。5.开关及保险丝不可装置于接地在线。6.各种保险丝不可以较大容量之保险丝或铁丝、铜线替代。7.保险丝的换装应依电路电流容量选择适当的保险丝,保险丝过大将失去防止过载的保护作用,过小则时常烧断保险丝并烧坏保险丝接触螺丝,降低使用寿命。8.无熔丝开关若自动跳脱切断电源时应先检查电器设备或电路故障,等修好后,才可再启动开关送电。9.电动机及电器设备的外壳应按规定接地,并定时检查接地点是否松动及脱落。10.电动机不可过载运转。11.发现电线或电路绝缘包覆破损时,应该迅速修理更换。12.电路或电器损坏应请具有经验的人员修理。 13.拔掉电器插头时应握住插头处,不可握住电线拉。14.轻便电气工具应予接地。15.学生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变电室、发电室。(二)触电事故的防止对策:1.手足潮湿,不可触碰或操作电气设备。2.开关在操作前,应先确认其为开或闭的情形。3.不可使用起子或手指试验线路或电源是否有电。4.检修线路或电器前应先切断电源。5.不可碰触线路或电器绝缘不良的部分。6.有漏电的机器或设备不可使用。7.危险的电器设备应有安全标志。8.处理电器时应使用绝缘良好的工具。9.操作高压在线之开关时,应戴绝缘手套,并以绝缘操作棒操作。10.发现友人触电时,应迅速将电源切断,再施以急救。(三)电气火灾的预防:1.电路在设计使用时,不可超过其安全电流值。2.使用电器时不可因事离开,以免造成火灾。3.电器不用时,应切断电源。4.使用电热器具时,不可靠近易燃物质。5.照明灯管不得装于易受碰撞之处所,且不得与易燃物品接触。6.易燃物质不得堆积于电路开关附近,以免开关启闭产生火花造成火灾。7.电器或电线应接触良好,以免产生高热,造成火灾。8.发生电气火灾时应先关闭电源,并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灭火。第七章个人防护用具 一、防护的目的个人防护器具一般是指由操作人员直接穿着在身上从事工作,以保护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部的器具,使其免于受到伤害,或使伤害能减至最小的程度。个人防护器具已是保护人体健康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在没有合适防护设备下才使用;比较常使用的个人防护器具包括头、耳、眼、手、足、呼吸器官及身体其它部位的防护器具,各种防护器具因其保护身体部位及工作性质不同,因而其构造、性能及使用方法会有所不同。二、头部之防护器具头部是人体最重要之部位,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最需要优先加以防护,其防护器具就是安全帽;凡工作的性质可能遭受飞跃物、或碰撞到头部时,都应该配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帽时,应注意遵循下列规则:頭部防護器具安全帽眼部及臉部防護器具安全眼鏡防護面罩呼吸器防護器具口罩防毒具手部防護器具安全手套身體防護器具防護衣防護圍裙腳部防護器具安全鞋耳部防護器具耳塞耳罩不得歪戴。帽壳内的套带,使与帽壳保持25~35mm的间隙。头戴应确实固定并系结,以防脱落。三、眼及脸部之防护器具眼睛是人体甚为脆弱的器官,如果防护不当,容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通常眼睛受到伤害的因素有:有害光线。粉尘或飞屑。化学气体或液体。热金属熔液。眼及脸部之防护器具的种类有:(一)护目镜:在使用凿削、砂轮研磨以及使用空气枪清除工作物时应戴护目镜,护目镜并可防止有害光线。(二)安全眼镜:戴安全眼镜可防止尘灰、飞屑、化学溶液或气体,并可防止物品撞击。(三)防护面罩:可防止飞落物、辐射热、有害光线等造成眼、脸、头部及颈部的伤害。四、耳部的防护器具 耳部的防护具主要有耳塞和耳罩两种,使用耳塞或耳罩应视噪音的程度而定,噪音大的工作场所,可先带耳塞再加带耳罩,以增进防护效果,佩戴时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耳孔大小者配带。耳塞与耳罩如下图所示。五、呼吸器官的防护器具呼吸器官防护器具的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尘埃、有毒气体对呼吸器官的伤害,常用的呼吸器官防护器具有:(一)防尘口罩:利用罩住嘴巴及鼻子的过滤装置,以防止吸入浮游粉尘。(二)防毒面具:将有害气体或蒸气过滤,以防止其进入体内。呼吸器官的防护器具如下图所示。六、手足的防护器具手部的防护具主要是使用手套,依作业性质的不同,选用不同材质的手套,以避免手部烫伤、腐蚀或电击。足部的防护主要是使用安全鞋,其前端有钢蕊,以避免脚趾不慎踢到重物或重物落下击伤脚趾的伤害,此外安全鞋亦有防滑、防浸透及防触电的功能。第八章机器设备防护 根据工业事故的伤害统计,机器伤害事故约占全部失能伤害的百分之十六,而占永久部分失能伤害的三分之一,机器所能发生的伤害,往往是非常的严重,常常带来了永久的残废。任何一个机械的运动部分,都可能造成伤害,学校实习工场教学,也以应用机械为主,因之在机械设计上如何增加防护设施,使工作者更能安心学习,减少工场伤害事件的发生,实为今后维护工场安全的重要课题。一、机器灾害的原因及防止(一)机器灾害的原因1.机械本身(1)人体直接与机械运动部位接触:机械的运动部位如无护盖很容易使衣服手套等被扣住而发生压伤滚伤割伤擦伤撞击等事故。(2)机械加工中飞散的切屑造成伤害。(3)操作人员个人因素:好奇心、疏忽、疲劳、懈惰、忧虑、发怒、投机取巧、赶工等都是。(二)一般容易造成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如下1.操作人员用手直接进料。2.因物料坠落或误踏脚开关。3.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或修理机械性能不明了的机器。4.操作不当或误触操作开关。5.工作场所太拥挤。6.机械设计不良或不安全。7.操作人员未使用安全防护器具或疏忽机器上的防护。8.工作场所照明不良。9.工作场所零乱不整洁。10.机器摆设保养或调整不当。11.物料搬运设备不妥或不合适。12.操作人员训练不足。13.主管及领班监督不周。14.安全工作要求不严。15.冲床之回冲。二、机械设备的防护原则机械安全装置的目的是维护工作者的安全,但是使用机械的基本目的在于生产,因此这些安全装置必须以不影响生产为原则。机械设备的防护原则:1.必须符合安全标准。2.为机械上的永久设备不可轻易拆除。3.能为工作人员及行人作确切的保护。4.操作机器时能防止身体进入危险区域。5.装上防护不会减弱机器结构强度。6.不妨碍生产不使工作者感觉不舒服及麻烦。7.不妨碍机械之修护检查。8.坚固耐用防护本身不会造成任何危险。四、机械防护的部位防护设施应该装于机械动作容易造成意外或可能产生意外的部位,以防止伤害的发生,通常必须加以防护的部位约有:1.机械的传动部份: 包括轴、飞轮、皮带盘、皮带、连杆、轴节、轴锤、曲轴、离合器、凸轮等旋转或往复运动部份,以及机器的驱动部份。2.活动部份:机械在工作中的转动部份,但本身并不传递任何动力,包括金属钩床的刀架、给料滚输送皮带、刨床台等。3.操作部份:是机械主要的部份,也就是加工部位,例如刨床的刀架、冲压床的切口,其他如拉、割、刨、转、冲、压、打击、混合等工作部位。4.感电部份:机械的架构大都由钢铁制成,并由电动机传动,两者构成一体,故为防止感电须加防护装置。 五、常用的防护方法(一)护罩法:护罩法可以防止人体进入机器里面避免发生伤害事故。由其作用可分为护罩式及障碍式。护罩式是将操作口周围或运转部份封闭,障碍式则阻挡操作口或运转部份的前面以免人员伤害。由其可否调整又分为固定式及调整式两种。(二)固定式:其护罩最常使用,可以隔绝人体接触危险部份,并可避免机件破裂时的碎片飞出伤人,仅容许原料或工件入内,不容许手及身体各部份伸进操作口。(三)调整式:护罩可视工件的大小而调整,借用板手或其他工具的协助始能调整者,为半调整式,直接用手即可调整者为手调整式。(四)护罩的基本原理是隔离,以防止人体进入(卷入)机械的危险工作点。依其设置方法之不同可分为:1.护罩式:是将工作点与伤害点,完全封闭隔离。又分为固定式及可调式二种。如齿轮、链轮、皮带轮上之护罩等。2.栅栏式:仅将工作点与伤害点隔离,防止工作人员与机械的接触。3.连锁法:机械在空间上或实际应用上不能装置护罩者则必须使用连锁法。4.自动法:是当机械在运转时,透过机械本身的一种连杆系统与操作机件相连接,将工作者的手自动推开或拉开危险区域的一种装置,这种防护装置是伴随着机械运转而产生,因此只要操作者正确操作即可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5.遥控法:遥控法是利用自动化的安全开关,使工作者远离机械工作点,运用各种开关操作机器。6.操作法:大多数的危险事故是由于工作者的手进入工作点而受到伤害。因此改善进料、出料的方法亦可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如用工具代替手进料半自动或料等。操作法:系从操作程序或进料及出料方式来达到防护的目的:(1)操作程序:操作人员在远离危险部位截在不发生危险的情况下操作机器。(2)进料方式:工具代替双手进料通常采用钳、钗、吸咀等工具,均为软管物制成,如铜、锡、木、竹、橡皮等以防损伤机模。自动进料则使用转盘、斜坡斗、输送带、卷送带等方式,人员仅需在相当的时间补充进料即可。(3)出料方式:采用自动出料方法。如:a.震动法:靠斜坡及震动出料。b.吹出法:使用压缩空气将料吹出。c.重力法:利用斜度斗及动力自动出料。第九章压力容器安全压力容器:用以承装处理具有压力的流体(如食品、化学物品、石化制品等) ,称为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因其常处于高压、高温或极低温状态下,一旦控制失当极易造成很大灾害事故,一、压力容器定义 可分为第一类、第二类二种压力容器及小型压力容器,其定义为:第一种压力容器1.接受外来之蒸汽或其他热媒来源或使在容器内产生蒸汽加热固体或液体的容器,且容器内之压力超过一大气压者(1大气压=1.033kg/cm2)。例如,热交换器、蒸煮锅、杀菌锅等。2.由于容器内之核子反应、化学反应,或其他反应而产生蒸汽之容器,且其容器之压力超过大气压者:例如反应锅(塔)、分馏器等。3.为分离容器内之液体成分,而加热该物体,使产生蒸汽之容器,且容器内之压力超过大气压者。例如蒸发锅、蒸馏锅(塔)、萃取塔、蒸发塔、稳定塔、汽提塔等。第二种压力容器:内存有压缩气体超过一大气压之压缩气体容器,而且合乎下列条件之一者:1.气体压力在2kg/cm2,以上,且内容积在0.04M3,以上者。2.气体压力在2kg/cm2,以上,容器之内径在200mm以上,且其长度在1000mm以上者。 依据以上定义,各种贮槽(球型、立式、卧式)、运油船舶、货罐车、移动式压力容器等。小型压力容器:依照内政部颁订的「锅炉及压力容器安全规则」第五条规定,合乎下列条件的第一种压力容器称为小型压力容器:1.使用压力在lkg/cm2,以下,且内容积在0.2M3,以下者,或是其内径在500mm以下,且长度在1000mm以下者。2.最高使用压力(kg/cm2,)乘上内容积(M3,)在0.2以下者。 二、压力容器种类压力容器的种类,可依其型态及用途、灌装的气体及压力容器材料分类:(一)依型态及用途分类1.固定性压力容器:(1)贮存槽:包括有球型、竖(立)型、卧(横)型等。(2)反应器(塔)。(3)加热反应器(塔)。(4)热交换器。(5)蒸煮器。(6)其他。2.移动性压力容器:(1)船舶油轮。(2)铁路货罐车。(3)运油卡车、货罐卡车。(4)可搬移性压力容器:包含500公升以上的大型容器,5~500公升的中型容器,5公升以下的小型容器。(二)依灌装的气体分类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时之爆炸限度其低限在10%以下,或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限度,其上限与下限之差在20%以上。包括:(1)压缩气体:如甲烷、氢,水煤气、一氧化碳等。(2)液化气体:如丙烷、乙烷、丁烷、丙烯、乙烯、丁二烯、氮化乙烯、液化石油气、氰化氢、硫化氢、气化甲烷、氨等。(3)超低温气体:氢气、冷媒等。(4)溶解气体:乙炔气体(电石气)。1.毒性气体:容许浓度在200PPM以下者。如二氧化硫、氯气等液化气体。 3.非燃性气体:有氮、氩、氦、二氧化碳等压缩气体。 4.助燃性气体:有氧、空气等压缩气体。 三、压力容器检查 锅炉及压力容器(小型锅炉以外)及第一种压力容器(小型压力容器以外)的检查,分为焊接检查、构造检查、重新检查、竣工检查、定期检查五种,以下分别叙述说明:(一)焊接检查:凡是以焊接制造之锅炉或压力容器,应由制造人,即制造工厂负责人向制造所在地检查机构申请焊接检查。(一)构造检查:凡新造之锅炉或第一种压力容器,应由制造人向制造所在地检查机构申请构造检查。如水管式锅炉,组合式铸造锅炉等分割组合式锅炉,及在设置地组合之第一种压力容器,可在安装地筑炉前,向装设地检查机构申请检查。(二)重新检查凡有下列之锅炉或第一种压力容器:1.废用后拟再恢复使用之旧锅炉或第一种压力容器。 2.由国外进口之锅炉或第一种压力容器,申请检查时亦应检附国外制造国之检查证明。 3.经构造检查合格后,未装设而闲置经过一年以上者。 4.迁移装置地点者。 5.经过大改修后致其鼓胴、汽包、炉筒、火室、端板、顶盖板、管板、集管器或补强支撑等有变动者。(三)竣工检查:经过构造检查或重新检查合格后,经取得设置许可证明后即可申请竣工检查,其申请检查程序在该安全规则第六十三~六十六条有规定之。经竣工检查合格后即发给合格证,其有效期限为一年。(四)定期检查:凡经竣工检查合格证之有效期限届满一年后,应申请施行定期检查。 四、压力容器之使用与维护因为压力容器为高危险性设施,所以压力容器的操作或使用人员,均须依「锅炉及压力容器安全规则」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其维护办法也有所规定,故务须遵照办理,才不致事故灾害的发生。 (一)压力容器之使用1.操作人员资格 第一种压力容器之操作管理,应设置专任操作人员,其中对锅炉及压力容器之操作人员分为三级即甲级、乙级、丙级三种操作技术人员。 操作人员有二人以上时,应指定一人担任主管。主管如有二人人以上时,应分别指定其职务。前项操作人员应负职责,除法规另有规定者外,悉依本规则之规定。使用人于设置上项第一种压力容器操作主管人员时,应向当地检查机构报备(规则第七十四条规定)。 又操作人员不得兼任第一种压力容器操作以外之工作,但经检查机构认为不妨碍其保全及管理职务者,不在此限(规则第七十五条)。 2.操作人员责任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以具操作知识技能及经验之专责人员担任,并应负责担任有关防止灾害发生事故之责任,凡发现有异状时,应立即采取适当之措施,并应经常注意实施下列事项: (1)确认安全阀压力表及其他安全设备无异状后方予使用。 (2)避免急速、剧烈之负荷与变动。 (3)保持汽压在最高容许使用压力之下。 (4)保持安全阀、释放阀等减压设施之机能正常。 (5)有自动控制装置者应经常注意检验及调整以保持正常机能。 (6)设置冷却水回收装置,应保持机能正常(规则第七十七条规定)。 3.使用人员责任第一种压力容器使用人,对于安全阀及其附属配件之管理应负责维护下列事项: (1)安全阀有二具时,应调节在限制压力下跳开,但经检查后,其中之一应予固定,非经检查员同意不得变动。 (2)压力表应设法保持在使用中不致振动,且其内部不致冻结或温度不致达到80°C以上。 (3)压力表应在刻度板上易见处标示最高许用压力。 (4)第一种压力容器使用人,或从事其清扫、修理保养业者,遇其工人为清扫修理或保养需进入该容器内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a.冷却该容器。 b.实施该容器内之换气及安全检查。 c.在该容器内所用之电线,应令其使用可挠性双重绝缘电缆,或具有同等以上绝缘效力及强度者,且灯泡需设护网。 d.确实隔断与使用中之锅炉或其他压力容器之连络管及电源。 e.人员进入容器内时应另有监视人员,留在人孔旁并保持连络。 (二)压力容器之保养与维护1.压力容器之保养检查(1)固定压力容器的保养检查:a.日常目视检查。b.定期定点检查:应在预定之测定点测定厚度及内部腐蚀之程度。c.开放检查:以日常检查及定期检查之结果判断而决定其时间。(2)移动压力容器的保养检查:a.灌装时之检查:先就外表之腐蚀、裂隙、溶痕、热影响及变形等加以检查,其他在灌装时注意检查容器用栓及有无异物混入。b.覆检时之检查:除灌装时之检查外,并应再为内部检查及耐压测验。(三)压力容器之维护注意事项1.第一种压力容器:(1)通蒸汽前,管路中的凝结水要充份排除,以防阻塞管路造成超压,确保使用无患。(2)关闭蒸汽之前,先将排气管打开,以防止冷却后发生高真空而损害设备或吸入物品造成堵塞。(3)容器内的内容物不得超过了75%,以免飞溅堵塞排气管造成超压或发生溢流烫伤意外。(4)操作人员不得离开操作位置过久。(5)经常注意控制仪表、水位等重要控件之变化。(6)安全释放装置须经常检查,调整保持灵活作用。 2.第二种压力容器:(1)使用一段时间,需再检查容器耐压及其他试验。(2)容器之内容物排除后,应清洗或排气,以防止产生腐蚀或爆炸危险。(3)安全设备的安装及维护要注意生锈或不灵活现象,导管变形时,应立即更换。(4)安装时应注意底部排放口设置位,须使内容物容易排出,并且能完全除尽。 第十章物料储运的安全 一.物料储运原则(一)物料要计划储存:1.无论临时性或永久性的储存工作,都应当做得整齐有序,随意堆放物品,最易造成人员及物品之损坏。应注意不可阻碍紧急时需用的设备;如火警警报器、灭火器、急救设备、太平门梯及通道、电灯开关及保险丝盒等。2.车行道的宽度,应较最大车辆的宽度大1公尺。厂内信道应维持清洁,并禁止在通道上装卸货物或堆放物品。3.若在同一地区堆存同样物品,可在附近墙上按水平划出限制堆积之高度,既可使地面正常负荷,也可避免妨碍消防设备。(二)容器及盛具的堆放:1.堆积袋装物品时,开口要向内。在堆积至1.5公尺左右时,应收减一圈,然后每隔1公尺收减一圈。取袋时应由最上层先取,不可由任何一角取起。2.短小的柱状物或管子,应当放置于特别设计的架子上,应注意该处地板的最大负荷能力。3.金属板普通都有很锐利的边缘,所以在搬动时,一定要用皮垫垫住手掌,或戴用皮手套。4.圆桶在横卧堆积时,应堆成锥形,最下一层约两边应用斜形木块楔垫,以免滚动。(三)危险物品的储存: 1.易爆固体:(1)存放大宗化学品、碎粒状物品或粉状物品,极易发生火灾及爆炸。许多物品在固体时不曾爆炸,但若变成粉末时,很快就能燃烧。如碳粉、肥料、金属粉、胶粉、石腊等。(2)避免爆炸混合物的形成,将粉尘的数量尽量减少,或加入足够空气稀释之。(3)安装除尘装置,可以防止爆炸之危险。粉状物的爆炸,大都是连续地,最初或许甚微,但积尘受震而飞扬时,很可能形成第二次的爆炸,如此继续扩大以至毁灭。2.危险液体:(1)存放化学液体之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并以自然通风为原则。(2)储存挥发性液体的储桶,避免放置在露天太阳直晒的地方。蒸发热可使液体膨胀,内压增加,造成外泄及火灾爆炸。(3)危险物品的储槽,以设置在室外为佳。其底部应有斜度。3.气体钢瓶:压缩气体钢瓶应直立于地面,所有钢瓶均应以链或绳固锁于墙上、柱上成其他固定物体上。若瓶中装有可燃气体,不可将之置于易燃物近旁或大太阳直晒下。(四)危险物品储存安全原则:1.依物料之性质分类储存。2.通风设备要良好。3.采光要适当,但不可照射光线之物品不在此限。4.要有良好的防火、防爆之安全装置。5.要有储存危险物品的标志。6.工作人员的安全维护。7.订立安全规则及实施安全训练或演习。二.储存事故发生的原因储存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下列几项:(一)不安全的环境:如通风不良、阳光照射、温度太高等。(二)不安全的动作:如储存时物料相互撞击、压力过大等。(三)堆积方法错误:如倚靠支柱存放,或在走道上存放物料等。 (四)超重存放:如超过建筑物或地面之负荷能力、堆积过高等。(五)未设置安全装置或警告标志:三.搬运事故发生之原因一般而言,因物料搬运所造成的伤害事故,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大项: (一)不安全的状况:1.工作场所的规划及管理不当。2.搬运的场所及路线不良。3.物料堆积不当。4.使用不当的搬运工具或设备。5.搬运工具或设备故障或有缺陷。 (二)不安全的行为:1.搬运方法错误。2.安全装置失效或失修。3.装载或卸下物料时,末使用警告标志。4.末使用个人防护用具。5.不安全的放置、混合或结合。四.搬运事故发生之防止(一)人力搬运的安全:搬运物料所发生的伤害中,以不安全的习惯居多,及末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具等。一个人继续不断的反复举重,则此项工作重量的限制,男人约为20kg,女人减半为10kg。1.防止手伤害的方法: (1)注意查看材料有无破裂斑痕、不规则的锯齿形边缘,或光滑的表面等。(2)切实抓紧搬运的物品。(3)手指不可放在可能被挤压的位置,特别在物品放下时,更须注意。(4)搬运木材、管子或其他长条物品时,不要把手放在两端,方可避免手的伤害。2.防止腿部伤害的方法:避免脚及腿,就是穿戴防护装具,如安全鞋、足面保护罩等。可减少脚的伤害。(1)搬运物品以前,应该确实注意两脚站稳,身体保持平衡。(2)切实握紧所搬的物品。(3)提起或放下物品时,尽可能使两脚靠近所搬之物品,留心不使两脚放在物品下方。(4)如果必要将物品搬移,应该注意经过的路上是否有障砖。3.防止头部等伤害:当解开捆扎箱匣的铁皮或铁丝时,应特别注意,不要使铁皮或铁丝的弯头弹,伤害面部或身体。必要时,应戴安全眼镜、口罩或其他安全装具。(二)两轮或四轮手推车、堆高手推车、动力平台车及特殊用途的高架手推车等,操作人员均需穿戴手套及安全鞋。操作搬运物料时要注意下列安全事项:1.重的物品置于下面,使重心尽量在底部。2.搬运物品放在车约前端,以便车轴负荷重力,不使拉手吃力。3.搬运物品必须妥置,不使滑溜以防中途跌落,高度绝不可妨碍视线。4.应让车身负荷所载物品的重量,操作人员只需保持车身之平衡并向前推进。5.不要拉车后退。6.当下坡时车辆应在人之后。7.在安全速度下推动车辆不可推车跑步并随控制车辆的方向。第十一章急救的种类 一、工业急救急救的主要目的是救命,其基本原则在于:1.维持伤员呼吸畅通及血液循环。2.防止继续失血及休克。3.防止伤势继续恶化。4.使伤员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治疗。二、外伤的急救在外伤的急救中,最重要的事项是止血与防止细菌的感染。(一)伤急救的处理原则:1.伤口的处理不得弄到比受伤的当时更糟。2.尽量减少伤口出血。(二)外伤急救方法:1.使伤者静卧。2.抬高受伤者的四肢。3.以清洁或消毒的纱布止血。4.有经验者,可先行消毒伤口四周的皮肤。5.尽快送外科医院诊治,避免伤口细菌感染。三、骨折的急救(一)闭锁性骨折的处理方法:骨虽断而皮肤未被断骨刺穿的骨折。1.尽可能置伤肢于自然的位置。2.使用副木之长度需足够可以越过骨折处上下两关节且有余裕。3.用布或较软的物品衬垫副木以免伤及皮肤。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副木于骨折处下面关节之下方、于骨折处上面关节之上方、于骨折处同高处。(二)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断骨端贯穿皮肤的骨折。1.用压力绷带止血。放置敷料(清洁之毛巾或布块等)在伤口上,然后一手或双手用力紧压,若手边没有纱布或绷带之类的敷料,就直接用手或手指压在伤口上,直接施力即可。2.用牢固的绷带例如领带、布条等将敷料固定在伤口处。3.使伤员卧下。4.与急救闭锁性骨折相同的方法步骤用副木来固定,尽可能将肢体拉直或使他回复自然的位置。四、灼伤的急救人体的表面皮肤受到热度的影响时,当其超过所能抵抗的温度时,皮肤及内部组织即会遭遇严重伤害,称为灼伤。(一)一般灼伤可分为四等级:1.第一度灼伤(红斑性灼伤):为最轻微之灼伤,只有表皮受伤,皮肤显出红斑。2.第二度灼伤(水泡性灼伤):皮肤出现红肿,有水泡产生,小水泡能被吸收而自愈。3.第三度灼伤(坏死性灼伤):属于严重的灼伤,伤及皮下组织,有坏死现象,疼痛易受感染化脓,治愈后会留下明显且难看的痕迹。4.第四度灼伤(炭化性灼伤):为最严重的灼伤,伤愈后会留下焦黑的疤痕。通常体表面积的50%以上的灼伤就会有生命的危险,30%以上为重伤,10%以上就得住院治疗。(二)灼伤急救要领:1.冲:以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2.脱:于流动冷水冲洗中,小心脱除伤口周围的衣物。3.泡:于冷水中泡10~30分钟,以消除余热,降低伤口疼痛。4.盖:以干净的毛巾盖住伤口,防止细菌感染。5.送:紧急送医。五、出血的急救(一)直接压迫伤口止血法此为最简而有效的止血法,除了较大的动脉出血外均可普遍采用,其法系以消毒过的厚纱布块,直接覆盖于出血伤口上,并以手施加压力。(二)迫止血点止血法 动脉出血,依照前述止血法压迫五分钟,如仍未能将血止住时,应即压迫止血点以止血。人体之主要止血点每边计有六处。1.头部出血如出血部位在眼睛以上,可压迫耳前方止血。2.面部出血如出血部位在眼睛以下,可压下额角前约一吋处止血。3.颈部或喉部出血将大拇指置于颈后部,其余四指压迫喉头旁之凹陷处止血。4.肩腋及上部出血,将拇指压迫锁骨后面之凹窝而向下面第一筋骨压迫止血。5.臂部手指间三分之二以下出血,将手握于腋窝与弯中间拇指握臂之外侧,其余四指压迫臂之内侧上臂骨处止血。6.大腿小腿及足部出血,将手掌压迫腹骨沟止血。(三)止血带止血法如出血部为四肢,用前述二法均不能止血时,可使用止血带。但使用止血带止血,颇为危险,如运用不当,常致事后必须锯掉一肢体。缚止血带之部位有二﹕一为上臂距腋窝一横掌的部位,二为大腿距大腿根一横掌之部位。止血带每隔十五分钟缓解一次,以便血液循环周流患肢。缓解方法即为将短棒朝反方向旋转。六、心脏的急救(一)胸外心脏按摩之实施要点说明如下1.识别有无心跳。2.使之仰卧。3.使其头部向后倾,以免堵塞气道因而窒息。4.抢救者半蹲于患者身侧,俾增加体重于患者身上,然后以右手掌根部按住患者的胸骨上,为免伤及患者的肋膜及肋骨,应使五指稍微张开。5.左手按于右手背上,用力压下使患者的胸骨下陷二~三公分,而小孩的骨骼较弱,仅用单手即可,成入之胸骨于失去知觉时亦相当软弱。6.用力压下后,即减去双手上的力量,并使双手微向上提,如此以一分钟六十~七十次的速率反复地进行急救。七、昏厥的急救昏厥又称「休克」或「虚脱」,其症状为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急促、脉膊加快。1.使伤者静卧,保持安静最为重要。2.保持伤者体温,最好以毛毯铺盖。3.如系出血而引起的昏厥,应先止血,如系疼痛引起者,应缓解伤者的痛苦。4.伤者清醒后常觉口渴,可予饮水,但是腹部受伤时不可饮用。八、呼吸困难的急救(一)呼吸停止以后经过数秒钟或数分钟(最久不超出十分钟),即引起心脏跳动的障碍,故在停止呼吸后至停止心跳以前急救。(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1.使遇难者仰面卧着(脸朝上),使其头部向后倾,解开其衣领及皮带。2.大拇指伸进遇难者上下齿之间,用力使下颚突出直至下齿高于上齿。3.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4.作深呼吸,将你的口紧对准遇难者之口,然后向遇难者的口吹进空气。并注意患者之胸部有无鼓起。如胸部没有鼓起则检查遇难者头颚之位置且检查气道有无异物。5.将你的嘴移开,让遇难者吐气。数三以后重复吹进空气,每分钟应重复12次,直至遇难者恢复呼吸为止。(如遇难者为小孩时,应增加至每分钟20次)。 第十二章防火、防爆与消防工业事故中,火灾与爆炸灾害,占有很高的比例,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也最大。爆炸是由于能量迅速解放所引发,爆炸的破坏力甚大壹、防火一、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之危害因子或火源(一)危险物:1.爆炸性物质:本身为可燃性物质,又为供氧物质,可能因摩擦、冲击或加热即可产生大量之热及气体,造成激烈之爆炸。如硝化纤维等硝酸酯类、硝基化合物、过氧化丁酮等。2.着火性物质:有吸湿性或接触水份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同时发热发火,或与氧接触易发生危险物质。如金属钠、碳化钙、黄磷、镁粉等。3.引火性液体:常温可蒸发,火焰接近可引火燃烧,闪火点未满摄氏六十五度之液体,如甲苯、二甲苯、汽油等有机溶剂。4.氧化性物质:与可燃性物质或还原性物质接触,并遇到冲击、摩擦、发火源就有火灾、爆炸危险,如氯酸盐类、过氯酸盐类、硝酸盐类、次氯酸盐类等。5.可燃性气体﹕在一大气压摄氏十五度时,具有可燃性之气体,如乙炔、液化石油气等。(二)其他危险物﹕如锅炉、压力容器、加热炉、可燃性物质、可燃性粉尘如钙、硅、钛等。(三)不兼容物混合﹕如强酸与有机物、还原剂与氧化剂。(四)电气设备:由于电线短路、漏电、电气设备过载过热。(五)热表面:与加热设备如加热炉、干燥设备等接触引燃。(六)明火﹕与酒精灯、烤炉、烤箱、红外线烤炉等明火直接接触引燃。(七)静电﹕机械设备运转、物料、与人体积存的静电,由于接地不良而引起引着火爆炸。(八)落雷﹕避雷装置未能于打雷时,引走瞬间产生之电流。(九)地震﹕不稳定储存物料、化学物品、管路、设备未考虑耐震设计。(十)排气装置设计、保养失当,造成易燃物与风管内蓄积燃烧。二、燃烧四要素(一)燃料。(二)氧气:空气为主要之供氧源,高温燃烧时,氧化性物质中之氧,亦可能成为氧源。(三)热能:燃料燃烧需有一定之能量始能着火,供应能量之来源可能为明火、电器火化、冲击、摩擦、过热对象、高温表面、自然发热。(四)连锁反应:物质燃烧时因连锁反应使分子解离生成不稳定之游离基,使火焰继续燃烧。三、着火原理与灭火原理(一)三角原理普通火灾通常由可燃物(燃料)、热能(温度)与氧气三者混合而成。当某一物质(燃料)逐渐加热达到燃烧点时,便能着火燃烧,如再继续不断的供给氧气与燃料,那么热能就一直保持在燃烧点上而燃烧着,三者缺一就无法发生燃烧。 (二)四面原理(四元论)物质的燃烧除了三角原理中三要素外,还有一种连锁反应的作用,是介于燃料及氧化之间的化学反应,要使物质开始着火及能够继续燃烧,所产生的化学连锁反应必须不受到干扰。若是受到干扰,会影响着火以及燃烧的持续性。(三)灭火原理只要除去着火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以上,就可以达到燃烧停止而灭火的目的。例如,将可燃物隔离,氧气予以窒息,燃烧热能冷却,抑制连锁反应等,都是灭火的要领。1.隔离法:将燃烧中的物质燃料移开或是断绝其供应,以削弱火势或阻止其继续延烧而灭火。常见的方法为开辟防火巷及防火墙、防火门的设置。其他如可燃性液体加入不燃性液体,以降低其浓度,使液面蒸发之可燃性气体减少;又如油料漏油引起火灾,应立即关闭进口、停止油料的输送。2.冷却法:将燃烧物冷却,使其热能减低至燃烧点以下,可使火自然熄灭。常用的方法为水冷却法及灭火剂冷却法。因为水的气化热与比热较大,例如使1公克的水气化为水蒸气约需539卡的热,使1立方公分的水蒸发为水蒸气,其体积增加1700倍。因此水不但是最好的冷却剂,还可做为空气的稀释剂。3.窒息法:使燃烧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可以达到窒息火灾的目的。通常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1%,如降低至16%,可以控制可燃性液体的燃烧,减少至3%,便可控制可燃性固体的燃烧。窒息法的要领:(1)以不燃性气体覆盖燃烧物:灌注比重大的不燃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灭火剂于燃烧物上。(2)以固体覆盖燃烧物:燃烧面积不大时,使用砂石、土块、棉被等物覆盖消灭火源。(3)使用不燃性泡沫覆盖燃烧物:适用于可燃性液体,如油类、酒精、溶剂等火灾。(4)密闭燃烧空间:等待氧气消耗殆尽,火源自然熄灭。4.抑制法:破坏燃烧中的游离子,使其连锁作用失效。例如,加入卤化烷或干粉等灭火剂。四、火灾分类与灭火器的使用(一)火灾分类依据美国国家防火协会,根据各种灭火剂的类型,将火灾分为四大类别:1.甲类(A类)火灾:一般可燃性固体,如木材、纸张、衣服、塑料、橡胶、废料等所引起的火灾。使用水或含有大量水分的溶剂灭火最有效。2.乙类(B类)火灾:由可燃性液体或可燃性气体与固体油脂类物质所引起的火灾。例如:汽油、机油、燃料油、溶剂、酒精、油雾、液化石油气、溶解乙炔器等。最有效的灭火方法为控制空气中的氧气。禁止使用大量的水灌注,以免助长火焰的蔓延;常用干化学剂灭火剂。例如,二氧化碳、泡沫等。3.丙类(C类)火灾:系由电力设施、电气设备,因电力之使用不当所引起的火灾。例如:马达、开关设备、接线盒、变压器、其他通电线路等。灭火必须使用非导电灭火剂如干化学剂、二氧化碳灭火剂以扑灭。泡沫及水均不宜使用,因其具有导电性,并且可能使救火人员触电。但是电源切断后,可视同甲、乙类火灾。4.丁类(D 类)火灾:由可燃性金属,如钾、钠、钛、铝、镁等易氧化类金属或浸水性物质所引起的火灾。需要特种技术,使用特种金属化学干粉扑灭。普通灭火剂不能使用,因为燃烧物带与灭火剂发生化学作用而增长火势。从以上的火灾分类中,了解到各类火灾的特性,进而知道应使用何种灭火剂灭火。例如甲类(A类)火灾,主要以冷却为主,适用以水灭火;乙类(B类)火灾要以窒息法,以控制某液体表面氧气的含量,通常使用泡沫覆盖法使液面与空气隔绝;丙类(C类)火灾,主要以抑制法为主,常使用化学干粉灭火剂或卤化烷等灭火剂;丁类(D类)火灾,则需要使用特种干粉灭火剂。表一灭火剂之灭火效能适用灭火剂火灾类别水泡沫二氧化碳卤化烷干粉ABCBCD甲类火灾○○○乙类火灾○○○○○丙类火灾○○○○丁类火灾○注:1.○记号表示适合。2.干粉ABC为多效干粉及泡沫配合干粉、适用甲乙丙类火灾。3.丁类火灾可使用无水氯化钠、干砂及干苏打粉灭火。五、灭火器使用1.泡沫:不要将泡沫直接喷在燃烧中之液体,应让泡沫轻轻落在火焰上。2.二氧化碳:尽可能接近火焰喷洒,首先喷其边缘,再渐渐向前向上喷洒。3.水雾:将灭火器置于脚凳,直接喷洒火焰基部。4.干粉:直接喷洒于火焰基部,紧接着将干粉喷洒方燃烧中之物料。六、预防火灾(一)控制火源1.保持厂房整洁卫生。2.可燃物品处理要远离明火及其他可能为发生火源之设备。3.正确使用高温设备:电焊、气焊、铸造、热处理,做好防护设施,避免引燃附近可燃物。4.做好电力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护,防止线路破损或绝缘不良而引发火灾。5.完善的机械设备保养:如轴承润滑,避免机械损坏或零件互相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等。(二)研究分析火灾资料,拟定防范对策。1.实施机械、电力设施等定期保养与检查。2.实施安全、防火、防爆等教育训练,以养成良好工作习惯。3.拟定安全规则限制危险工作的范围。例如:禁烟、禁火。4.改善工作环境,减低不安全环境因素。(三)加强消防设施1.购置防火设备:2.装置防火警报系统3.健全消防组织。贰、防爆一、爆炸的种类 (一)迅速分解的爆炸。(二)压力过高的爆炸:由于压力容器或锅炉等内部压力过高,而使容器承受不住被破坏,能量迅速解放而产生爆炸。(三)自燃因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速度产生爆炸。二、爆炸预防:爆炸的预防要领如下:(一)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产生。(二)建立安全装置:使用防爆电器并设置自动控制的安全装置,以管制通风,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产生。(三)改善通风设施。(四)惰性气体的使用:惰性气体可以防止气体、蒸气、尘屑等的爆炸。(五)实施烟火管制控制火源:例如禁止吸烟,或设立吸烟区。(六)爆炸警报系统:利用侦测警报系统、预防爆炸发生,作有效的预防处置。(七)加强安全教育训练、倡导,尤其是操作压力容器与锅炉等危险工作。参、消防一、消防系统的种类工厂消防系统,依设置方式及灭火剂的分类如下:(一)固定式消防系统1.自动喷水系统:当喷水容器头部的金属感受到高热的感应即能自动喷水而灭火。2.特种化学剂喷射消防系统: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蒸气、惰性气体等灭火设备。(二)移动式消防系统包括可移动式的手提灭火机、消防泵、消防车等,虽有固定消防系统,仍需具备移动式设备,以互相配合支持。(三)防火侦测系统防火侦测系统即火灾自动警报系统,乃利用各种侦测器,侦知火灾的发生地点,再由传递信息的路线,将此信息传递给各种警报器,以尽速通知屋内人员,以便于灭火或逃生。二、依灭火剂分类(一)消防水系统:在灭火系统中所占比重最大,为甲类火灾有效的灭火剂。一般设施,包括供应水源的蓄水池、消防栓、消防帮浦、消防水带等。(二)泡沫灭火系统:为乙类火灾有效的灭火剂,能覆盖液体表面,阻止可燃性蒸气飞散,隔离空气以窒息火焰,同时具有冷却作用。(三)干粉灭火系统:为丙类火灾灭火剂。灭火速度快,不产生腐蚀性与有毒气体,对人类、牲畜无害。(四)惰性气体系统:有二氧化碳与氮气,均具有稀释空气中的氧而产生窒息作用,及吸收空气中的热而有冷却作用。使用前应注意现场人员的警报与疏散作业,使用后需充分通风。(五)卤化烷系统:当遇到火焰即自行汽化作用,具有冷却、窒息、抑制等三种灭火功用。使用后不污损设备,适用于图书馆、高级仪器设备等场所。 第十三章工业卫生与个人设施一、前言工业卫生与个人卫生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或学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及企业形象甚至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工厂所制造、排放泄漏出来的工业废水、有机化学废弃物等,如果没有做好妥善的处理,将造成破坏环保、生态,污染河川、水源,严重危及广大民众身心健康。因此,对于如何保障员工与全体国民健康,防止事故灾害发生及提升生产效率而言,注重工业卫生与提供良好的个人设施,实在是不可忽视的课题。二、饮水卫生水约占人体百分之七十,人体水分因运动工作而不断的耗损,适时的补充水分是必要的,饮水对于人体的健康安全有着很重要的关键地位。人们每日约需补充3公升的水分。如何提供安全卫生无虑饮用水是重要的。依据劳工安全卫生规则中对于雇主供应劳工所需的饮水的规定与一般注意事项:1.在适当场所供应饮用水,并足够员工需要。2.饮用处所及盛水容器应保持清洁,盛水容器应加盖,并且应有不致被有害物及污水污染之防止措施。3.饮用水应该符合当地水质卫生监测标准,非自来水水源之水质应送卫生机关化验合格,每年至少检验一次。4.不得设置公用之饮水杯具。5.非作为饮用水之水源,如工业用水、消防用水等,必须有明显标志以资识别。6.工业或消防等用水,应该与饮用水分别由不同水管供给,分别设置给水系统。7.饮用水需用洁净的水,否则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直到安全方可饮用。如使用过滤、消毒、杀菌、沉淀、煮沸等处理。8.各类用水的给水系统,应定期检查与更换设备。如饮水机的滤心定期清洗更换。9.随时监测场内水质污染情形,并做好水质分析和水质处理等必要措施。三、排水和废弃物处理对于事业排水和废弃物的处理要求也愈高,工厂周围居民,围厂抗议工厂任意排放废水、废弃物处理等不当的事件,时有所闻,例如大园镉米事件及最近化工有毒废弃物暗管直接排放污染河川等。因此,排水和废弃物的处理是不容忽视的,切不可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而造成大众的不便,甚至遗祸后代子孙。有关工业废排水和废弃物的处理要项如下:(一)排水系统应依照一般排水系统,如排放雨水、清洗用废水、卫生用废水及工业废水等系统,应分别设置处理。 (二)工厂排放废水,应该经适当处理后,如过滤、沉淀、生化、中和除臭、除色素等,直到符合排放标准方可排放,以免造污染。(三)废水、废弃物的处理,应依有关规定与标准办理。 工厂内各部门应放置相当数目加盖的垃圾箱桶,以便放置一般废弃物,并经常清除、消毒、回收,以保护环境清洁卫生以免有害健康。(四)废弃物之清除及处理,应符合废弃物处理法之相关规定。(五)对于可能被生物病原体污染的处所、容器等,应予不定期适当消毒。(六)凡有毒性或易燃性之废弃物,应该特别委请专业机构代为处理。(七)焚烧废弃物时,应使用设计完善,合乎规定的焚化炉,以避免造成空气污染或引起火灾。(八)排水沟应加盖,以保持环境的清洁。四、个人卫生设施个人卫生设施,对于个人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提供良好卫生设施及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再加上健全的工厂环境,将可确保个人健康安全。五、食物供应设施与卫生食物供应设施主要为厨房和餐厅,以提供卫生、清洁、营养、舒适的进食环境。我们知道许多病菌、疾病的传染都是藉由食物进入身体所引起,所以食物供应设施应特别重视。有关劳工安全卫生设施规则及其他卫生注意事项如下:1.工厂员工在廿人以上应设置厨房与餐厅。2.餐厅、厨房应隔离,并有充分之采光与照明及易于清扫。3.餐厅应设于作业场所外,有供劳工使用之餐桌、座椅及其他休息设施。4.餐厅面积以同时进餐人数每人一平方公尺以上为原则。5.工厂设置餐厅处,应不得让员工处于有毒物或尘埃、粉末、毒气散布及其他有害劳工健康之工作场所进膳。6.餐厅应保持清洁,门窗应装纱窗,并应有餐具消毒、保存设备。7.通风窗之面积不得少于总面积百分之十二;应设置加盖之垃圾容器及适当排水设备。8.应设有防止鼠类、苍蝇等害虫及家禽侵入之设备;厨房之地板应由不渗透性材料构筑且为易于排水及清洗之构造。9.污水及废弃物应置于厨房外并妥为处理;必要时,厨房应设机械排气装置以排除烟气及热气。10.厨房应设置厨余沥干收集桶统一处理厨余。11.建立卫生健检制度,以维持饮食卫生,确保健康。12.供膳人员需定期健康检查,不得由患肺结核、肝炎、性病、化脓性皮肤病或伤寒带菌者等法定传染病菌者担任。13.工作人员应穿着清洁工作衣工作。 第十四章公害的防治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过量的物质,使自然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失去调节功能,造成动植物的危害,甚至死亡。以气体、液滴或微细固体等存在。(一)空气污染的来源:如表一所示。表一空气污染的来源与种类种类污染来源煤烟工厂、交通工具、火车、轮船、垃圾焚烧、生煤燃烧、重油燃烧灰尘营造工程、水泥工厂、碾磨工厂熏烟电镀工厂、酸洗工厂、各类冶金工厂二氧化硫汽油、硫磺原料工厂二氧化碳燃烧不完全设备工厂、汽机车排放、森林火灾氧化氮肥料工厂、雷雨放电时排放氯气塑料工厂、碱业工厂硫化氢和二硫化碳(CS2)人造纤维、纸浆制造(二)空气污染的影响1.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癌、肺气肿、气喘等。2.伤害动植物。3.妨碍交通视线:影响飞机飞行和降落,陆上的交通车辆也因视线不良,造成车祸。4.损毁财物、建筑物:空气中含有大量的SO2、SO3等,造成酸雨,使金属腐蚀、塑料脆化、皮革腐化、建筑物损毁、污垢衣物、家具、车辆等,缩短使用年限。(三)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未来我国空气污染防治策略应依下列七个原则施行:1.预防原则2.总量管制原则3.地方自治原则4.诚信原则5.污染者付费原则6.严格处罚原则7.积极参与原则。二、水污染指由于人为的因素,直接或间接介入污染物质于水中,引起水质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到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一)水污染的来源:1.天然污染2.都市和家庭污染3.农业污染4.工业污染5.核能污染。(二)水污染程度的表示法:1.溶存氧量(DO):系指水中溶存的氧气量,以每公升(l)含有几毫克(mg)的氧气表示。一般河川、湖泊或海域,最低水溶存氧量皆应在2mg/l以上。 2.生化需氧量(BOD):指微生物分解物质所需要的氧气量。3.化学需氧量(COD):即化学氧化所需氧量。4.pH值:即水质的酸碱程度,pH等于7为中性,一般河川、湖泊或海域的水质在6.0~9.0之间。(三)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水污染防治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减少有害物质进入水道,增加自然净化能力。1.规定工厂废水的排放基准。2.建立完善的下水道系统,解决家庭污染源。3.除去河川中的污泥,增加水中含氧量。4.唤起国民公德心,不任意丢弃垃圾,污染水源。5.除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来处理。三、噪音所谓噪音,指超过管制标准之声音。噪音及振动会引起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不适,使人烦闷紧张、精神不集中,因而影响工作效率。(一)噪音对人的影响:1.心理上的影响:使人惊吓、心神不定、紧张、影响睡眠、休息、集中力等。2.生理上的影响:引起听力障碍、恶心、头痛、胃肠不适、高血压,当长期身处噪音之中,肌肉的控制力减低,皮肤会变苍白、呼吸急促。3.干扰语言的传达:工作上之执行受影响,且操作时安全亦受到威胁。(二)噪音污染程度表示法声音依据声波的大小、高低、波形等不同,引起不同的听觉。1.声音的大小又称为「响度」,它是声波的强度所引起的听觉,响度越大,声音越大。2.声音的高低又称为「音调」,它是声波频率所引起的听觉,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声波的波形决定声音的「音品」,或称为「音色」,它是人耳用以鉴别声源的种类。4.强度,通常以音压贝尔(bel)来表示,但实用单位则为十分之一贝尔,即所谓分贝(dB)。一般约在72~80dB就算是噪音了,若达到120dB的强度,即有不舒服的感觉,若超过140dB则人的耳朵即会有疼痛的感觉了。四、公害防治原则生产的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也对人类生活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重要的是全体国民、企业单位,都要有防治公害的意识,发挥公德心,才能确实做好公害防治工作。以下是公害防治的基本原则:(1)确实遵守公害防治的法规。(2)积极研发消除公害的技术及防治对策。(3)迅速解决现存的公害,并严防危害继续扩大。(4)加强公害防治教育,提高大众对公害的认识与防治观念。(5)设立公害防治的监视与监测机构。 (6)加强大众传播力量,建立环保共识。第十五章我国工业安全与卫生法规一、我国工业安全与卫生法规工业安全与卫生的有效执行管理,有赖政府制订各项法令规章,确实作好监督、管理、检查、教育等工作,避免在执行上的偏失,同时也作为企业界,防止意外事故,改善各项设施的依据。我国现行的工业安全与卫生法规,主要在确保工业安全与卫生、保障生活安全,藉以促进工业蓬勃发展,带动经济繁荣与成长。较重要的法令规章,有劳动基准法、劳工安全与卫生法、劳工保险等。二、劳工政策的意义任何对于劳工所制订的主张或对策,都可称为劳工政策。我国劳工政策的制订,是根据国家最高指导原则,就各项劳工问题,如劳工福利、劳动条件、劳工组织及劳工活动等,所作具体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劳工政策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是政府处理劳工问题的基本精神所在。我国重要的劳工政策如下:(一)中华民国宪法宪法一五二条至一五七条,对工作权及劳工、童工、女工的保护、劳资合作协调、推行卫生保健制度等,均有所规定。(二)现阶段社会建设纲领保障劳工合法权益、实施安全与卫生检查、加强安全与卫生设施、促进劳资合作、推展福利服务等。(三)现阶段加强国民就业辅导工作纲领加强劳工行政、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安全卫生检查、倡导合理工资、适当的工时制度等。三、工业安全与卫生法规工业安全与卫生法规,系为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及行政规章,据以实施、监督、管理、检查、改善等,方+可避免执行人员的缺失,对于相关工作场所、相关人员等亦具有教育作用。同时可作为企业界防止意外事故,改善设施,训练员工之依据。现行重要工业安全与卫生法规如下:(一)矿场劳工安全卫生设施标准(87.6.30修正)(二)矿场劳工卫生设施标准(87.6.30修正)(三)劳工安全卫生法(63.4.16公布施行,80.6.30修正)1.劳工安全卫生法施行细则(63.6.28内政部发布执行)2.劳工安全卫生设施规则(63.1.030发布施行)3.劳工安全卫生组织及管理人员设置办法(64.5.24发布实行)4.高温作业劳工作息时间标准(63.8.28施行)5.劳工健康管理规则(65.2.16施行)6.劳工安全卫生训练规则(64.6.12施行) 7.各业安全卫生设施标准。8.锅炉及压力容器、起重升降机具等安全规则。9.危险物质中毒预防规则。(四)劳动基准法(73.7.29公布,73.8.1实施)(五)劳动基准法施行细则(74.3.1公布施行)(六)劳动检查法(80.7.17公布施行)(七)劳动检查法施行细则四、重要法规摘要我国现行有关工业安全与卫生法律及有关规章摘要如下:http://www.labor.gov.tw/)(一)劳工安全卫生法劳工安全卫生法为各业劳工安全卫生之法律,本法为规定者适用其它相关法律,工厂法、矿场法、工厂检查法等安全卫生之主要内容,多已归纳列入本法。(二)劳动基准法为规定劳动条件最低标准,保障劳工权益,加强劳雇关系,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法。(三)劳动检查法为实施劳动检查,贯彻劳动法令之执行、维护劳雇双方权益、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特制定本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