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18704
大小:71.0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7-23
《东西方圣哲无不以身垂范讲经教学【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西方圣哲无不以身垂范讲经教学 简介 自古以来,对后世产生重大而长远影响的东西方圣哲,都是先行其言,以身垂范,然后讲经教学,化导世人,所以能够成其伟大,为千秋万代后人所景仰与效法。 前言 起源于东亚的儒学,起源于南亚的佛教,起源于西亚的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对全世界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它们的先知与创始人是如何开展教化工作,而能得到如此辉煌的成功? 本文概述五位圣哲的生平,以显示他们的身行言教榜样,提供有志之士参考。犹太教先知摩西教学约四十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教学四十三年,基督教创
2、始人耶稣教学三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教学二十三年,这些圣哲都教人爱人,所以「仁慈博爱」是他们教学的核心。 在他们的教导中,一致要求人必须孝敬父母,戒除杀人(或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恶行,并讲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教人敬畏神圣、圣贤,因此他们的教学都包含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神圣教育,都是净化人心、端正社会风气的普世教育。 一、摩西 摩西,公元前十三世纪诞生于下埃及的歌珊,是犹太人的民族领袖,犹太教的创始人,也是《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出埃及记》中记载,摩西受上帝之命,率领犹太人逃离古埃及,经历四
3、十多年的艰难跋涉,前往一块富饶之地迦南地(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在摩西的带领下,犹太人摆脱了被奴役的生活,学会遵守十诫,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 摩西的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是四十年。第一个是在埃及王宫的孩童和求学时期,第二个是在米甸旷野牧羊时期,第三个是蒙上帝选召,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经旷野。 第一时期,摩西在孩童时就从母亲那里认识上帝,知道本族的传统,并知道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母亲敬虔的生活,建立他信仰的根基,成就他伟大人生的基础。这时期他虽然有爱同胞的心,以救
4、同胞为己任,但只是依凭自己的眼光、鲁莽和血气行事。失手将殴打犹太人的埃及士兵打死之后,为了躲避埃及法老的逮捕,摩西逃往米甸。 第二时期,在米甸旷野牧羊,乃是造就他、训练他,磨尽他的脾气、嗜好、雄心,使他变成一位柔和、谦卑的人,才能承担上帝的重托。摩西在旷野受苦四十年之久,却没有一句怨言,可见他是多么谦卑、多么顺服。《民数记》说:「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 第三时期,摩西与上帝同工,率领犹太人民出埃及、过红海、走旷野道路四十年之久。他在西奈山顶受到神亲自传达的「十诫」,并教导大众这是神对犹太人的告诫,每个人都要遵守
5、。以「十诫」为代表的摩西律法是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的准则,也是最初的法律条文,在基督教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十诫」的内容如下: 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
6、为无罪。 第四条: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他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的所有。 摩西一百
7、二十岁时,在摩押尼波山去世。他的一生,无论对人对己,以及对上帝的态度,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里,摩西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旧约圣经》提到摩西约一百七十次,《新约圣经》提到摩西七十几次,甚至在伊斯兰经典《古兰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先知名字不是穆罕默德,而是摩西。摩西在他死后三千多年的今天,仍同样受到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甚至许多无神论者的尊敬。 二、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十世纪(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出生于古印度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他是古印度
8、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佛教创始人。作为王位继承人,悉达多太子每天过着幸福舒适的生活。但是由于天性仁慈,目睹世间众生弱肉强食的悲剧,又感慨于人生、老、病、死苦的无奈,于是发起大愿,十九岁即舍弃王位,为了寻求解脱世间众苦的方法而出家修行。 出家之后的六年里,他四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