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17471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追求小学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追求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周静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内容摘要】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许多老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并按着教案上课。但是,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这是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存在的一种缺憾。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数学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的自然
2、回归,呼唤着那种充满灵动的、富含生命力的智慧课堂的出现。“生成”则是《数学课程标准》蕴育的新生命,它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和封闭性,是教学过程灵动性的概括。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随时捕捉新信息,调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教学艺术。以下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寻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一、精心“预设”,为“生成”留白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确,现代课堂教学仍然需要教师的充分预设,因为这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3、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要更充分,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传统教学较多关注教师怎样教。因此,研究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联系),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怎样有序展开)是教学预设的重心。而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怎样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教法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在关注内容组织与过程安排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1.高质量的教学预设需要研究
4、教材,还需要研究学生。一堂成功精彩的课,其因素不仅仅在“生成”,还在于教学的提前预设,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追求的动态生成的课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教学的提前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独具匠心,通过精心“预设”去预约“精彩生成”,通过“生成”更好地完成“预设”目标。例:《分数的认识》,理解平均分产生分数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尝试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师:拿出你准备的图形,把图形任意折一折,用直尺和彩笔沿折痕画一条线,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阴影。学生操作,师选几个图形贴在黑板上师:谁能把这些图形分分类?生1:按形状分。生2:按大小分。生3:按有没有平均分来分。这正是我预设到的,
5、但我并没有立即喜形于色。师:你怎么知道图形有没有平均分?生3:把这些图形分别对折就知道有没有平均分。于是我动手验证了他的说法,并把图形分成了两类。师:把图形平均分成两份,那阴影部分用什么表示?生:用1/2表示。师:那另一类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生:(争先恐后)因为图形没有平均分,所以不能用1/2表示。 生: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通过刚才的操作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平均分产生分数,也为理解分数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鼓励儿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去经历学习过程,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这就是实现“再创造”(即生成
6、)。作为数学老师,必须把一些概念、规律纳入“待解决的问题”情境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再创造”5,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有的放矢地找准新的切入口,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再现关键问题,把问题再一次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关键突破,抓到“痒”点,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课堂效率,事半功倍。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先通过情境引出了算式33-8=?,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分成”知识进行计算或借助摆小棒的办法来计算。几分钟之后,小组纷纷汇报他们的算法,其中有一个同学说出他的算法,即:我用8-3=5,最后也能算出得数15,我不需要摆小棒,就是说不出理由,但
7、我觉得是对的。针对这个问题,同桌交流讨论,经过几分种的讨论后,大家的讨论声平静下来,都争着举手回答:“有道理。”生(1):他算的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与减数的相差多少,再从整十里去掉相差的数。生(2):其实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3要减去8,还差5,从20里拿出1个10来去掉5,最后得15。这时原先发现这个方法的同学说:“我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但就是说不出来。”这个教学资源不是教材提供,也不是我所预设到的,而是课堂教学过程所生成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资源,应该加以充分利用。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中随时都会出现想不到的意外,如果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