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导学案:数据的离散程度(1)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导学案:数据的离散程度(1)

ID:13596563

大小:82.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3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导学案:数据的离散程度(1)_第1页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导学案:数据的离散程度(1)_第2页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导学案:数据的离散程度(1)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导学案:数据的离散程度(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导学案数据的离散程度(1)【学习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2.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学习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求法.【学习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旧知回顾:甲、乙二人在一次射击比赛中,各打了6发子弹,成绩如下

2、:甲:9.8,9.7,9.8,9.8,9.8,9.9乙:9.6,9.7,10,9.8,9.9,9.8两人射击的平均成绩是怎样的?从射击成绩稳定性上看,谁的成绩更稳定?答:x甲=9.8,x乙=9.8,两人射击平均成绩相同,从稳定性上看甲的成绩更稳定.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128~130,完成下列问题:什么是方差?方差的作用是什么?方法指导:一组数据全相等(没有波动),则其方差为0.将一组数据同时加上或减去K(没有改变原数据离散程度),方差不变,若同时乘以或除以K,则方

3、差乘以或除以K2.学习笔记: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导学案归纳:一组数据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离散程度越大,方差越小,说明离散程度越小.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在展示过程中,老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学习笔记:检测可当堂完成.  答:设一组数据是x1,x2,x3,…,xn,它们的平均数是x,我们用s2=[(x1-x)2+(x2-x)2+…+(xn-x)2]来衡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的作用是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比较谁波动更

4、小.范例1:计算:(1)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2;(2)(芜湖中考)一组数据3,4,5,5,8的方差是2.8.仿例:(茂名中考)甲、乙两个同学在四次模拟测试中,数学的平均成绩都是112分,方差分别是s=5,s=12,则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A )A.甲B.乙C.甲和乙一样D.无法确定变例1:(厦门中考)已知一组数据是:6,6,6,6,6,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0.变例2:(遵义中考)如果一组数据x1,x2,…,xn的方差是4,则另一组数据x1+3,x2+3,…,xm+3的方差是( A )

5、A.4      B.7      C.8      D.19范例2:(巴中中考)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需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 B )A.平均数B.方差C.频数分布D.中位数仿例:(常州中考)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是s=0.56,s=0.60,s=0.50,s=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D )A.甲B.乙C.丙D.丁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2017-2018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名师导学案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

6、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方差的作用及计算知识模块二 方差的应用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