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

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

ID:13592435

大小:832.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7-23

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_第1页
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_第2页
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_第3页
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_第4页
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_第5页
资源描述:

《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窦永锋    甘肃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尤其是比较丰富的汉代碑刻书法资源,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陇南成县的《西狭颂》《耿勋表》既有汉碑的精到,也有摩崖的大气,皆是东汉碑刻中的佼佼者。同样,位于我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河峪村东北山下的《河峪关驿颂德碑》,雄浑自然、古朴庄重,可谓东汉摩崖石刻中的鸿篇巨制。    此碑刊刻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距今1800多年,是陇右地区迄今发现的一块最早的汉代摩崖石刻,被誉为“陇右摩

2、崖石刻最古之珍”,与《西狭颂》同被誉为“甘肃摩崖双璧”。该摩崖石刻略呈梯形,高约300厘米,宽150厘米左右,以篆书单独“漢”字为碑额,字形较大。碑文为阴刻隶书,字径约6厘米见方,计15行,每行约18字,共270余字。碑上字迹多漫漶不清,可辨字约110字左右。此碑刻主要记载了汉景帝时,汉阳太守刘福(字伯会)父子誓死坚守河峪关驿城,修筑道路,造福百姓,名垂关陇古道的丰功伟绩。    关陇古道为周秦时开通。汉武帝时,为了打通西域商路,最后选定关陇道为西进首选路线。同时,为了确保此道畅通,便在沿线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

3、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窦永锋    甘肃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尤其是比较丰富的汉代碑刻书法资源,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陇南成县的《西狭颂》《耿勋表》既有汉碑的精到,也有摩崖的大气,皆是东汉碑刻中的佼佼者。同样,位于我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河峪村东北山下的《河峪关驿颂德碑》,雄浑自然、古朴庄重,可谓东汉摩崖石刻中的鸿篇巨制。    此碑刊刻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距今1800多年,是陇右地区迄今发现的一块最早的汉代摩崖石刻,被誉为“陇右摩崖石刻最古之珍”,与《西狭

4、颂》同被誉为“甘肃摩崖双璧”。该摩崖石刻略呈梯形,高约300厘米,宽150厘米左右,以篆书单独“漢”字为碑额,字形较大。碑文为阴刻隶书,字径约6厘米见方,计15行,每行约18字,共270余字。碑上字迹多漫漶不清,可辨字约110字左右。此碑刻主要记载了汉景帝时,汉阳太守刘福(字伯会)父子誓死坚守河峪关驿城,修筑道路,造福百姓,名垂关陇古道的丰功伟绩。    关陇古道为周秦时开通。汉武帝时,为了打通西域商路,最后选定关陇道为西进首选路线。同时,为了确保此道畅通,便在沿线“驿马三十里一置”,河峪关驿站雄踞陇山东侧要隘,凭险

5、坚守,既是兵防重地和屯兵仓储之处,又作为军事传讯和邮传之所,为往来使节和商旅提供便利。《河峪关驿颂德碑》摩崖石刻作为历史见证,记录了关陇古道上曾经的历史辉煌与兴衰荣辱。    先秦之际,恭门河峪就是一个统一的文化区,尤其到了汉代,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不断恢复发展,社会逐渐繁荣,这一系列因素必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至桓、灵帝时期,汉碑的精美程度已达到历史高峰。东汉后期,隶书的点画、结体、章法、布局均完全成熟,成熟的隶书带来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即“隶变”。《河峪关驿颂德碑》作为隶书书风逐渐走向成熟时期的

6、代表,依然坚持和保留了汉代思想与审美偏好的方正古朴书体。其书法行列整齐,笔画古拙劲健,字体遒劲有力、疏散俊逸,点划、结构之中渗透篆籀圆通古劲的韵致,充盈独特的阳刚之美。通观全碑,体势不拘一格,章法天成,颇多楷书笔意,平整、质朴而不失典雅之感,通过朴实无华的点画、方正多姿的结体和率意天成的章法,达到了平中出奇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东汉隶书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广泛性社会基础。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道德规范及审美需求对文字实用性的功利要求,决定了汉代书法的美学风格,造就了严谨整饬、中庸规矩的隶书文字

7、特征。其时以隶书名世者不乏其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峪关驿颂德碑》的撰文和书丹者赵壹。赵壹(字符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礼县)人。东汉光和年间著名辞赋家、书法家兼理论家。儒家道德规范即中庸之道,讲求平和、仁爱、反对偏执一端。这种思想反映在隶书中,就是严谨、整饬、中庸的美学风格。赵壹谨遵儒家传统道德观念。《河峪关驿颂德碑》集中体现了儒家中庸平和的道德审美规范,标志着儒学对书法进行全面渗透、融合的开始,从此确立了赵壹在甘肃古代文学史和书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古关陇道由东向西,沿着陕甘交界的关山山岭、峡谷,逶迤穿过。河峪摩崖石

8、刻,位于关陇道要地恭门镇河峪村,西距恭门镇14公里、张家川县城25公里,现被列为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照1)摩崖略呈不规则梯形状,崖面打磨不甚平整,高大约200厘米,宽处大约150厘米,距地表65厘米。额刻仅存一“汉”字,字形相对较大,正文阴刻十五行,字径约6厘米。因光照、淋雨,风化的影响,崖面上半部分字迹漫漶不清,不能全部释读。底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