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齐治平”单元教学灯片(正)

“修齐治平”单元教学灯片(正)

ID:13592310

大小:1.93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18-07-23

“修齐治平”单元教学灯片(正)_第1页
“修齐治平”单元教学灯片(正)_第2页
“修齐治平”单元教学灯片(正)_第3页
“修齐治平”单元教学灯片(正)_第4页
“修齐治平”单元教学灯片(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齐治平”单元教学灯片(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组云大附中研究科云大附中研究科宁远一中研究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修齐治平Ⅰ教材助读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大学》介绍“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何谓“大学”大学三纲领大学八条目朱熹明德新民至善美好的德行使天下人去旧更新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大学三纲领格物致

2、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使心意诚实端正内心修养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归于太平大学八条目《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它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示。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讲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大学》的影响阎崇年中庸《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也是

3、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

4、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关于子思《现代汉语词典》:①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如,中庸之道。②指德才平凡。如,中庸之才。何谓“中庸”?程颐、程颢: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何谓“中庸”?朱熹:“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朱熹认为,《中庸》是《四书》中最难读懂的一部典籍。何谓“中庸”?课文注释:中:折中,调

5、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平常,普通,循常规常理而不变。何谓“中庸”?毛佩琦“中庸”适当平衡和谐精神实质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是非分明Ⅱ预习自测一、基础知识1、理清《大学》的思路。①提出“三纲”“八目”,统摄全篇②释“诚意”③释“正心修身”——重点④释“修身齐家”⑤释“齐家治国”⑥释“治国平天下”2、根据文意,阐释“诚意”。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内心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一种主观的道德修养方法,注重的是内在善的动机和外在善的表现的一致。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严格

6、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辞源》中解释到: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海》中作这样的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暗室不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春秋时期,卫国贤臣蘧(qú)伯玉一贯遵守朝中礼制,夜间乘车经过卫灵公的宫殿前,按照朝中礼制得下马车步行。他从来就不因夜晚没人看见而不遵守宫廷礼节,卫灵公因此十分器重他,并经常在朝会上夸他“暗室不欺”。“慎独教育”康熙将“慎独”概括为“暗室不欺”,并告诫子孙:“《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康熙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慎独”。他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

7、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品格就是你在黑暗中的为人。曾国藩3、解释加点的字。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⑵知止而后有定(  )⑶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⑷见君子而后厌然(   )⑸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⑹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⑺上老老而民兴孝(  )( )⑻上长长而民兴弟(  )⑼如恶恶臭( )(  )⑽如好好色(  )( )⑾此之谓自谦( )⑿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使彰明美好的目标、志向一律、一切遮掩、掩藏显露有偏向尊敬老人尊敬长辈厌恶不好的喜欢美好的满足使谨慎4、理清《中庸》的思路。①总纲——最高境界“中和”②提出“时中”③把持“中庸”——正

8、④过与不及——反⑤好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