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90586
大小: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3
《略论任继愈先生的学术研究与唯物史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略论任继愈先生的学术研究与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20世纪中国学术史,这是重要的历史课题,需要加以研究。本文拟探讨任继愈先生(1916.4.15―2009.7.11)学术研究的唯物史观特色,向读者朋友们请教。 一、任先生对侯外庐先生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评价 任先生与侯外庐先生(1903,2.6~1987.9.14)健在时,由于各忙各的工作,很少直接交谈,只是在有关学术研讨会的时候见面,有过短时间的交流。1957年至1960年外庐先生主持《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编著工作,隋唐佛学部分写成后,外庐先生叮嘱:“此稿一定清任继愈先生审阅,他
2、在这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任先生看了稿件后,评价很好,但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外庐先生很高兴,要他的助手杨超同志(这一部分的文字起稿者)按照任先生的意见进行修改。任先生是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史及宗教史,在《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一文中,他说:“我过去一直是儒家的信奉者。新旧中国相比较,逐渐对儒家的格致诚正之学,修齐治平之道,发生了怀疑。对马列主义的认识,逐渐明确。在1956年,我与熊先生写信说明,我已放弃儒学,相信马列主义学说是真理,‘所信虽有不同,师生之谊长在’,‘今后我将一如既往,
3、愿为老师尽力’。”(《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是任先生在1988年熊十力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稿,详见任继愈著《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第523―536页) 2003年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西北大学为纪念这位老校长和著名历史学家,在百年校庆(2D02年)的金秋十月,举办了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西北大学特别邀请任继愈先生光临指导。2002年10月13日上午,在西安止园饭店举行学术研讨,我主持大会发言。第一位发言的就是尊敬的任继愈先生,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
4、论集(第二辑)纪念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专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第20-24页)。他一身深蓝色西服,系蓝灰色领带,温文尔雅,庄严而不矜持。因为对外庐先生学术研究很了解,并作了长时间的思考,任先生不用讲稿,侃侃而谈,言辞自然恳切,引人入胜。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一开始便提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样回答: “马克思主义是过去一百年中最有影响的时代思潮。马克思主义方法是观察社会、研究历史的一种崭新的工具。以前国内没有,它是从近代西方引进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用在政治上就引起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思潮。……马克
5、思影响新中国,靠的是他的学说的真理性,靠的是辩证法。这用在史学上作用也很明显,自从有了唯物史观这一观察社会的新的工具,史学(研究)面貌就大不一样了。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出现了一批改变了中国历史学术的杰出人物。……”(任继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载《中国思想史论集》第二辑,第21页) 任先生认为,侯外庐先生是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长期学术研究实践中他创立了一个学派。关于这个学派任先生作出这样的评价:“它的主要特点是从文化的整体、社会的整体看问题,而不是孤零零地看一个问题,从整体、全局看局部,跟站在局部看局部不一样。”(任继
6、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载《中国思想史论集》第二辑,第21-22页)在任先生看来,侯外庐先生研究中国历史不是从思想到思想,而是从社会史人手进行思想史研究,这二者相结合,就使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任先生还指出,这样的贡献不是偶然的,“侯外庐先生展早翻译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他对马恩著作下过功夫,他是从源头上接受马克思主义较早的一位史学家。他的学术优势是从第一手原著人手,他所受联共(布)党史教科书的影响较迟,也较少。因此,他的著作中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的缺点也较少。”(任继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载《中国思想史论集
7、》第二辑,第22―23页) 可以看出,任先生2002年的这个讲话,准确地评价了外庐先生的史学研究成就。这个讲话的记录稿整理毕,曾交任先生亲自审阅,他又作了一些修改,才公开发表的。任先生的这篇讲话,学界的朋友们大约很少有人读过,因此在这里我多作了一些引证。 我还想提到,1999年我写了一篇《五十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论文,在该年度《中国史研究》第4期发表,此文开始我介绍了外庐先生等著《中国思想通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思想通史。拙文发表后寄给任先生,他很快给我回了信: 岂之同志: 《五十年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看过
8、了,这是您很费心思、总揽全局的一篇大文章,我想这篇带有总结性的文章,会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也为今后写历史的人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对有些质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