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79802
大小:5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3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字词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重点: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教学设想: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3、品读对话,分析人
2、物形象。课时:1课时预习: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教学过程: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 ,引出吕蒙。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三、全班朗读全文。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四、字词过关。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2、
3、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五、翻译全文。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教师总的指导)六、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什么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什么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孙权——吕蒙——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对话。
4、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七、总结。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八、作业。1、小练笔(任选一题):(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2、新学案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教学难
5、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
6、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知道 以为:认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一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
7、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一就学一议论一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⑧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