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发伦理文化小说研究综述

赵德发伦理文化小说研究综述

ID:1357066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赵德发伦理文化小说研究综述_第1页
赵德发伦理文化小说研究综述_第2页
赵德发伦理文化小说研究综述_第3页
赵德发伦理文化小说研究综述_第4页
赵德发伦理文化小说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德发伦理文化小说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赵德发伦理文化小说研究综述  摘要:赵德发在当代文坛是一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以知识分子独特的文化自觉,以自己的经验出发,创作出了大量的书写中国伦理文化的作品,在中国的当代文坛应该有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对当代学者对赵德发伦理文化小说的研究资料的梳理,希望能引发出更多值得大家思考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伦理文化;赵德发;道德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文学鲁军崭露头角,涌现出莫言、张炜等一批优秀的作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其他作家的研究热潮相比,出生在鲁南的作家如刘玉堂、赵德发却受到了研究者的冷落。20世纪90年代以

2、来,中国的乡土社会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巨大变革中,乡村的基本文化形态、乡村经济生活方式、乡村社会结构和农民文化人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在赵德发乡土小说中都得到了及时的体现。赵德发以其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厚重的人文情怀在文学的创作中进行了积极地尝试和探索,突出了其对中国社会伦理文化的反思与探索,创作了“农民三部曲”等多部作品。  赵德发出生于山东莒南,靠近儒教的发源地曲阜,受齐鲁文化影响甚重,作者以悲天悯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情怀,加之理性思辨的个人气质,形成了自己对于历史的独特思考和叙述,以其独

3、特的文人写作姿态和敏锐的洞察力,不媚俗、不趋时,面向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用淳朴善良的笔墨,展示了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民所走过的百年心路历程,刻画了一群勤劳质朴的农民在土地、伦理、政治等各种世事变迁的波折中所表现出来的痛苦、挣扎与探索。作者对土地、农民、乡村伦理、乡村政治、及文化宗教都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路,从历史、现实和信仰三个层面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这种独特性应该在中国当代小说的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赵德发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十年乡村教师,有过八年机关生涯,1988年离开莒南县委机关,进入山东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读书。

4、1991年从山大毕业班毕业,到日照市文联工作。既是专业作家也担任了一定的行政职务,这些人生经历都为作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后来的创作中,作者长期关注着自己所熟悉的中国乡村,沉浸在对土地的深情书写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小说。  作为一个出生在鲁南地区的作家,赵德发对于自己的家乡沂蒙山区从来不吝啬笔墨,“农民三部曲”就是沂蒙文化的产儿。沂蒙文化是革命老区文化的重要资源,既有齐鲁文化传统的沉厚积淀,又经受着8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冲击的洗礼。“传统―革命―现代”这种交杂混生的文化语境,可

5、以看作是空间化的文化的浓缩。赵德发以此为起点,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又极具审美价值的作品,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的乡土小说发展于五四时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其发展轨迹显得清晰可辨:20年代鲁迅的《阿Q正传》、王鲁彦的《菊英的出嫁》、台静农《烛焰》对古老乡土的眷恋与理性审视;30年代王统照《山雨》对躁动不安的乡村社会的冷峻剖析与阶级意识的发现与张扬;40年代孙犁《荷花淀》在战火硝烟中对民族意志的发掘与抗战激情的呼唤;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高晓生的《解约》、马烽的《结婚》、周立波的

6、《山乡巨变》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热情讴歌与乌托邦式的浪漫情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古华的《芙蓉镇》、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等作品暴露“伤痕”、历史“反思”、参与“改革”、文化“寻根”以至描摹乡村生存本相及乡土存在哲学思考的“新写实主义”等,乡土小说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表现特定时代内容、呈现特定时代精神风貌与审美风范的创作主潮,留下一条曲折坎坷,但脉络明显的线性前进轨迹。进人90年代以后,伴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松动和文学观念的变革,艺术手法的多样性选择,使乡土小说创作不再是某一种思潮或

7、某一个流派在特定的时期内一统天下、独步文坛的一元化局面,而是进人了一个新的流派纷呈、旗帜林立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世纪末躁动不安、急剧变化的乡土大地上奏起了多音调、多节奏的交响乐,谱写出主题、风格、追求各有千秋的新乐章。  赵德发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点就是他对伦理、道德与文化的思考,中国社会伦理本位的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农村,那个乡土的世界几乎就可以说是一个被伦理观念控制下的世界,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伦理观念的严格控制。但这种伦理本位的格局,在经历了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全面的动荡后,其乡村伦理也开始受到了重大的冲

8、击,开始裂变。在这种背景下,赵德发以敏锐的眼光,审视着乡村伦理的种种变化,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了细致的书写。  最开始研究赵德发作品中对伦理的探索和思考是贺绍俊的《伦理现实主义的魅力――细读赵德发的一种方式》(《当代作家评论》2000.3),文中将赵德发的创作定位为伦理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传统中关注现实的一种普遍态度和立场在现代小说中的自然延伸。”以赵德发的作品为代表,梳理了伦理现实主义的特征,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